从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4月9日,该省质监局召开了工作例会,对第二季度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会上,江苏省质监局局长夏鸣强调,二季度是全年工作抓落实、见成效的关键时期,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大力扶优扶强,提高促进率先发展的有效性。
抓好名牌、免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争创工作。加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评价目录推荐工作的跟踪,做好2007年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的推荐工作,研究制定江苏名牌申报评价指南及评价通则。同时,修订省“双信”管理办法,改进省质量诚信企业评选,严格省质量信用产品评审条件,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继续组织名优特色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不断扩大江苏的地理标志产品群体。
推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扶结合,把区域整治和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总结邳州经验,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
引导企业抢占技术标准高地。抓紧制定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对一季度申报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标准化科研项目、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进行跟踪,争取尽早落实;推进无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和丹阳“三位一体”国际标准化工作自主创新试点工作,落实方案,加快实施;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做好全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的准备工作,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标准化工作层次。
狠抓两个安全,提高保障健康安全的有效性。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认真落实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对一季度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组织开展重点特种设备调查摸底,坚决淘汰过期使用的设备。开展化工企业特种设备、车用气瓶、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重点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做到不漏掉一家企业、不放过一台设备。全面落实安全责任,选择一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指导他们以“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为重点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并向全省推广。推进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监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监管网络。
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确定市、县局食品监管机构设置和承担的职能,完成人员配备、岗位培训、机构挂牌等工作。加强食品生产集中区域的监管,把小企业小作坊集中区域作为重点,把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作为重中之重,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工作,进一步强化发证后的动态监管。
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装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
强化技术推进,提高服务“四个优先”的有效性。
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积极参与筹备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建设现场推进会,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按照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确定今年的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做好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申报工作,对建设到期的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验收,并加强对已建成示范区的后续管理。
推进技术机构建设。围绕“科教优先”构建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研究确定“十一五”国家质检中心规划建设项目,做好太阳能光伏、电线电缆、洗漱用品、起重机械等4个国家质检中心申报后期工作,帮助网架及钢结构、电能表、压力管道等国家质检中心尽快通过国家验收。抓好家居用品、电池产品、电缆桥架、新光源等省质检中心项目调研,对市局食品能力提升项目进行验收。完成省质检院新基地5号楼改造工程和省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基地规划预研、项目立项和土地划拨手续。抓紧筹建国家电线电缆中心,积极做好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申报和筹建工作,抓好《江苏省WTO/TBT平台》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加大对检验现场、检验报告、检验行为的检查力度,做好棉花、蚕茧公检工作。
深化能源计量工作。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计量专项检查工作,抓好全省重点用能企业的深化调研。同时,继续严把企业标准审查关,推行空调、冰箱等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扶持发展节能型企业和产业,加强对高能耗产品的质量监管。
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排污不达标的企业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会同环保部门制订纺织染整工业和化学工业污染排放标准等省级环保地方标准。引导农民按标准科学施肥、用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建设污水、废气、噪声、尘埃粒子、放射源等环境监测仪器检定项目,确保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
严格执法监管,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性。
深入开展打假工作。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建材、食品市场,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行动,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完善三级质监部门联动打假协作机制,提高打假整体合力。抓住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突出问题,充分借助技术侦查、信息资源等手段,提高打假的影响力和精确度。发挥12365热线的作用,强化信息收集和反馈,提高打假工作的灵敏度。
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把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作为重点,制定省级监管产品目录。开展“五一”、“六一”节日相关产品专项抽查,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加强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对一季度国家级、省级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曝光、查处,对存在轻微质量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并安排复查。推进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举办审查员培训班。
开展民生计量检查。启动制造计量器具年度监督检查工作,对计量器具制造企业探索实施省、市局分类管理。对全省在用汽车衡进行专项检查,制定社会称重站点管理意见。组织开展大型衡器、电子皮带秤制造企业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查。
积极推广电子监管网。加大组织、宣传和督查力度,二季度全省完成签约企业不少于2000家。及时了解企业对电子监管网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
会上,夏鸣还强调,将根据年初目标和一季度进展情况,列出二季度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表,排出月度计划、周计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二季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