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湖北省>>

湖北襄樊襄阳区大力推进名牌战略

2007-04-06 10:33: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几年来,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积极顺应形势的变化,强化企业技术基础,严格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一大批品牌产品,如“正大”玉米种、“希望”饲料、“万宝”精制面粉、“孔明”大头菜、“三珍”麻油等。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名牌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排名偏后,企业的质量基础还非常薄弱,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品牌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全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大因素制约品牌建设

   一是地方创名牌缺乏过硬的推动措施。虽然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并出台了详细的滚动计划,但空喊口号的多,实抓的少。如,在发展名牌具体工作中资金、税收、贷款等方面没有一定的优惠措施,没有为一些重点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对创名牌企业缺乏必要的奖励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名牌的积极性。

   二是企业创名牌的主体意识薄弱。作为创名牌的主体,大多数企业存在“重产量轻质量”,急功近利思想,对创名牌的长远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争创名牌产品、提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摆在重要位置,抓而不紧,以致在市场竞争中站不住脚,使产品失去市场。

   三是创名牌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无质量保证体系,多数企业停留在“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技术设备落后、工艺陈旧,产品质量上不了档次,没有开发新品种。没有创新,名牌创建后劲不足,难以打造名牌。如襄阳大头菜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受到国家前副总理邹家华同志“中华一绝”的美誉。但由于规模小,品种单一,工艺水平低,襄阳大头菜始终没有像四川“涪陵”榨菜一样成为名牌,在市场畅销。

   实践证明,创出名牌产品,带活一方经济。综观国内“海尔”、“海信”、“双汇”等知名品牌,以过硬的质量、准确的市场定位为所在的城市、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视差距明确思路

   一、企业要发挥创名牌的主体作用。一是要积极主动,找准自己在同行中的位置,正视差距,增强创新意识、争牌意识、名牌意识。二是做好基础工作,要成立争创班子,固定人员专门抓创牌工作,搜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如经营范围、产值产量、质量信誉、受欢迎程度等,乃至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等。三是要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监测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重视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质量管理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为创名牌奠定基础。四是建立健全实施质量振兴和名牌战略科学考核体系。引导企业把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提高质量、扩大销售、追求利润与争创名牌结合起来,使企业的争创名牌意识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五是要抓好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要因企制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能力,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发展基础,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尽快成为名牌。

   二、政府要组建创名牌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专班成员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实行争创名牌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部门、各企业要把名牌战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发展规划,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强管理,跟踪服务。一是鼓励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构建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重点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培植符合名牌的强大品牌基础。

   三、要加大创牌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力度。对列入名牌产品规划的企业的技改项目优先安排,给符合相关政策的项目予以科技贷款和贴息资金的优先扶持。对获牌企业予以奖励,奖励标准为湖北名牌(省政府颁发的)奖5万元;中国名牌(国务院颁发的)奖10万元。产品认定证书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区政府认定后奖励。

   四、要进一步完善名牌培育机制,共同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要完善政策鼓励措施,从技术、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帮助。经贸局、发展计划局、科技局、质监局等部门对改进质量、提高档次的企业要优先立项,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的支持;财政、金融部门要按照政策,对创名牌的企业予以扶持。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质监部门要充分发挥质振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当好政府参谋助手,及时提出质量振兴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广播、电台、政府网站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加强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活动的宣传,帮助企业做好宣传策划,提高创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各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社会各界要与企业通力合作,各尽其能,为企业创名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名牌战略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舆论导向、专家参与”的,企业主动、上下联动、社会互动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