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12365质监热线”自2003年年底正式开通以来,构建了高效举报投诉网络,实行数字化处理举报投诉、立案、查处,并通过网上作业、无纸办公、实时传递信息,方便企业与社会查询,充分发挥了质量监督和服务的功能,在社会上起到了一定的反响。
确保热线“畅通无阻”。座席员每天上班时首先检查热线系统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使其就绪;然后查看有无电子邮件,查看传真、录音留言,查询上级记录转发,并进行工作处理;时刻注意系统的运转情况,并做好受理情况记录和报告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将需要交办、督办的事项逐一进行落实;下班前,值班人员向市局受理中心负责人报告当日受理工作情况;下班时必须测试热线系统是否进入自动转移呼叫工作状态,正常时方可下班;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的非工作时间,移动值班电话时刻处于开机状态,不得无故关机,接到打假举报电话后应及时报告处理。同时,按照工作流程,认真填写《12365质监热线运行记录表》和《12365质监热线维护记录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省局“12365质监热线”指挥中心,使之环环相扣,步步衔接,上下联动,遥相呼应,真正做到服务到位、权责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以确保“12365质监热线”24小时接通率达到100%。
加大了办案处结力度。“12365质监热线”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6年莱芜12365质监热线系统显示来电5657个,其中,座席接听161个,语音留言274个,转接电话397个;06年全年受理有效举报投诉32个,业务咨询17个,处理百分比为100%,其他业务242个。从受理所涉及产品的产品分析,建材类产品位居首位,占所涉及产品的33.3%,其次是食品类,占到27.6%。从受理的问题情况分析,质量问题仍然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占全年投诉总量的42.4%,主要涉及到手机、水泥、汽车轮胎等产品;其次是生产许可证问题,占全年投诉举报总量的36.3%,主要是无证生产白酒、饮用水、小麦粉、花生油等产品;列第三位的是计量问题,占全年投诉举报总量的15.1%,主要涉及加油机计量不准确、电子地衡不准等问题;标准化、认证等问题的投诉举报相对较少,占举报总数的6%左右。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上述问题,莱芜质监热线受理中心都分别及时安排进行了调查处理,有的经查证属实的违法案件,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及时向投诉人兑现了举报奖金。对涉及到的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也都及时告知消费者向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建立健全了宣传机制。自“12365质监热线”开通以来,为加大投诉举报信息量,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部门扩充案源,提高综合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切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使12365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局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大对12365质监热线的宣传。一是利用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对12365进行宣传;二是在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中,发放“12365”投诉热线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使12365延伸到农村;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对12365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在莱芜电台开设的“行风热线”栏目中,通过与广大消费者零距离的接触,热情接听投诉咨询热线,使人们更加了解、熟知12365质监热线。
目前,莱芜“12365质监热线”打热了,各种信息畅通了,安排调度得力了,全盘工作就活了。“12365质监热线”的开通,拉近与社会各界的距离,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强化行业作风建设,提升部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