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
总局李长江局长作重要讲话
总局蒲长城副局长主持会议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到会致欢迎词
广东局赖天生局长介绍广东省推广电子监管网工作情况和经验
3月18日至19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广东召开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现场经验交流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副局长蒲长城、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以及中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质监局主要负责人、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及部分入网企业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长江局长作重要讲话,会议由蒲长城副局长主持,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到会致欢迎词。广东省质监局局长赖天生在会上介绍广东推广电子监管网的工作经验。会议期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会见李长江一行。
李长江局长指出,经过一年的强力推进,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签署入网合同的企业累计达到10684家,消费者逐步开始使用终端、网络、电话、手机对入网产品进行查询,去年全国共查询800694次。企业入网后,销售量明显增大,一些入网名优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电子监管网对促进企业发展、执法打假的引导作用正在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场开始了解、接受和认同电子监管网的作用。
他说,这次会议选择在广东省召开,是因为广东省高度重视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力度大,进展快,短短一年,已经有4311家企业签约入网,占全国总数的40.4%,走到了全国前列。他指出,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一年来全国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工作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重点地区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努力开创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的新局面。
李长江局长强调,大力推进电子监管网是从源头抓质量,从源头打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途径,符合质检系统"依法行政、严格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根本宗旨,有利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各级质监部门要思想明确、认识到位,态度坚决,坚定不移地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坚持加强监管、服务社会、注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加大重点地区的推进力度,加大重点企业的推进力度,加大推进终端机布设的力度,加大推进信息数据共享的力度,着力健全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体系,完善网络运行机制,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科学、扎实、有效推进电子监管网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他指出,2007年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的突破之年,到今年年底,全国要完成百种重点产品入网,在百个重点城市初步建立产品质量监管新型管理系统。具体要实现4个新突破:一是要在以重点地区推进带动全国推进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在以重点企业产品入网、赋码、激活上市为龙头,带动其他企业产品入网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要在以确保查询终端布设到位、开通,逐步加大覆盖面,形成打假保名优的联动网络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要在以中信国检电子监管信息数据库与总局信息数据库的对接、连通,开辟、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方面取得新突破。他要求各级质监部门按照目标和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实现突破。
一、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推进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集中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各地方局要认真按照总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产品、企业、区域、场所4个领域,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找出重点,发掘亮点,集中力量,加快攻关,争取突破。要重点考虑首批入网百种产品目录中的食品(酒类)、农资、建材、化妆品4大类产品,重点考虑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名牌产品等名优产品;要重点推动老百姓熟悉、销售范围较广、执法保护需求强烈的企业入网,加强执法保护;要重点抓好全国143个电子监管网推进重点城市,兼顾城市与农村,选择产业积聚效应明显、假冒伪劣现象严重、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整体推进;要重点按照激活上市产品的销售流向,结合网点分布、查询需求情况,选择出重点商业网点和场所,布设查询终端。二是要按照先易后难顺序,合理安排进度。坚持求真务实,确保推广一个企业,成功一个企业,推广一类产品,成功一类产品,最终达到全面覆盖。要按照产品赋码技术的成熟与否,确定产品推进顺序;要按照监管码赋码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小,确定企业推进顺序;要按照推广对象的需求强弱,确定整体推进顺序。三是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确定主攻方向。
二、理顺入网环节,提高推动水平。
一是加大动员力度,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二是进一步改进入网流程,做好企业服务。三是加快查询终端布设,平衡数量和效果。在重点地区、重点商场、重点农资店,进一步增加商场查询终端和农村"村村查"的布设数量。做好入网产品和终端布设的有效衔接,按照企业激活上市产品的市场流向,确定在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查询终端的布设,争取最好的效果。四是做好入网后续服务。各级质监部门要立足于满足企业需要,加强执法保护,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
三、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入网。
近期,总局将出台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入网。一是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中,积极向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宣传,动员中国名牌产品入网。特别是属于首批入网百种产品中的中国名牌产品,要加快入网步伐。对"百种目录"中与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吻合的产品和适合入网的产品,在名牌评价中将入网作为加分评价项目,鼓励和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入网。二是在生产许可证工作中,简化获证入网企业年审手续,适当减少定期监督,加大对未入网获证企业的定期监督频次和力度;对申请办证的入网企业,优先安排审查,加快审批进度。三是在国家免检制度中,对已纳入电子监管网目录的产品,原则上必须入网后才允许其申请或重新申请免检资格。对于已经入网的免检企业,减少检查活动。四是在食品生产监管中,对已经获证的入网企业第一时间向商业超市通报企业获证信息;对入网企业减少监管频次,简化年审;优先推荐入网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
四、实施电子监管,提升质检工作。
一是要切实开展电子监管信息分析。二是要积极推动电子监管网数据库与质检信息化系统的衔接。各地方局要依托电子监管网手段,推动电子监管网数据库向质检信息化系统传输信息,逐步建立"12365"投诉举报与电子监管网查询终端对接的总局、省、市、县级指挥中心;借助"金质工程"契机,推动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质检系统信息化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三是要加快电子监管网配套执法监管工作。在执法打假中,要把电子监管网作为"打假保名优"重要线索。
就如何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体系,李局长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强化领导力度,提升工作层次。二是建立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三是建立责任制度,抓好工作落实。各级质监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目标责任、工作督导、绩效考核、奖励与处罚等4个环节的工作,凝聚力量,实现突破。四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推进工作。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会上,广东局局长赖天生介绍了广东推广电子监管网的进展情况:2006年以来,广东省局质监系统积极开展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共组织召开各类宣贯大会137场(参加企业10515家),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方式联系企业8000多家。截至目前,入网企业总数达4311家,其中已赋码企业698家,已激活上市企业657家,完成终端布设安装调试商场7家(6家已开通)。主要做法是: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将推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去年8月23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将广东局起草的《关于做好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意见》转发给全省各市、县的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10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佟星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由广东省质监局、发展改革委等10个单位为成员的推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1月,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广东提高国际竞争力合作备忘录》中,省政府承诺,"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广东省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关于推广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实施意见》。"广州、深圳、韶关、肇庆、惠州、湛江等地政府也先后印发了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意见,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在质监局设立推广工作办公室。全省的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良性机制。
二是抓规划、抓组织、抓考核。河北会议结束后,广东局党组立即召开了会议,制订并进一步明确电子监管网的总体规划、阶段目标、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总体规划是:2010年底前,使全省所有适合入网的企业和产品入网,在全省城乡销售网点广泛布设信息查询终端,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反应快捷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把电子监管网推广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小组,由赖天生局长担任组长,全省21个地市局均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量化工作目标体系和责任制,做到工作有部署,进度有检查,责任分解到人。按地区分解工作目标,要求各地市局"一把手"亲自抓落实,明确提出将完成情况作为地市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落实,保证了年度推广目标顺利完成。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确定了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5个城市作为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的重点城市和试点。抓住名优企业、重点监管企业等重点企业,抓住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食品、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汇总、筛选、整理出全省目标入网企业名单8000余家。注意发挥名优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动有代表性的名牌企业入网,形成了带动效应。注重从食品、药品、农资以及实施强制许可管理、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和群众日常消费多、关联程度高的产品入手,逐步扩大入网产品范围。去年,在广东省签约入网的企业中,食品企业最多,达1802家,占入网企业总数的42.3%;建材企业318家,占7.5%,化妆品企业237家,占5.5%,农资企业81家,占1.9%。优先考虑在消费集中、销售量大、网点密集的主要商业网点和场所布设查询终端,保证消费者查询需要。
四是加强沟通协作。在推广工作中,广东局注重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了周报、半月报、月报等三种信息报送方式,加强上下沟通,加强与中信国检公司、与企业的沟通。注意研究解决入网技术问题,针对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结合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研究具有广东特色的赋码方式。
五是广泛宣传动员。仅去年一年,广东局就组织召开电子监管网宣贯会137场,邀请了8600多家企业的10515名代表以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大型商场超市的代表参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听取河北入网企业代表介绍入网的成效,参观广东入网企业和布设查询终端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