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论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

2007-03-16 14:5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是可以周转、积累的财富和资源。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存在质量交换规律。质量交换规律与价值规律一样是支配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之一。人类的最明智的选择是“以质遂愿”———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实现合理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意愿。“以质遂愿”规范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纲领性的道德规范。顺应质量交换规律、遵守以质遂愿规范构成了新的质量行为理念和世界观。对于促进“质量伦理学”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假冒伪劣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表明:有相当多的组织机构的最高决策层不具备足够强烈地自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欲望;组织内部和社会中的人群也不具备足够强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行为质量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相当多的人采取投机取巧、歪门邪道、造假欺骗等手段骗取信任、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除了政治工作者的职责以外,改善质量工作首先应解决最高决策层的质量意识淡薄和提升质量的欲望不强烈的问题,其次应解决全体员工提高自身的行为质量(含工作质量)的欲望不强烈的问题,最后才是解决提高质量的方式、方法问题。

  孔子提出的“仁”、“忠”、“恕”、“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规范,不但缺乏通用性(对于控制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不怎么适合)而且过于抽象,缺乏时代号召力。它仅具有规劝人们“这样做好”的功能,而没有告诫人们“非这样做不可”的功能,就是说,缺乏强制力。另外,对“仁”的定义和理解很难达到统一。所以孔子倡导的伦理道德(或思想行为规范)不适合于用来解决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以朱兰(J.M.Juran)博士为代表建立的质量管理理论属于“方法论”范畴的质量工程学。解决与质量工作密切相关的世界观问题是它的薄弱环节。朱兰博士将奖优惩劣的质量规律叫做“质量大堤”,表述有些粗糙,效果不令人满意。

  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受“具有时代特点”的基本思想和习惯支配的。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还是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都逃脱不了意识和习惯的支配。这种意识是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做人标准和行为规范。在人类感到迷茫时,就是渴望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行为质量总方针和总目标的形成和出现。“管理”是一种行为,是执行思想行为规范和人类思想行为质量总方针和总目标的带有监督性质的行动。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和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能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导向”和“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引下完成质量管理方法”的质量管理理论提供温床。

概念与适用

  所谓“质量交换规律”,是指以高水平的行为质量换取的是高水平的反馈质量享受,以低水平的行为质量换取的是低水平的反馈质量享受。简称“施啥质量,受啥质量”;“种啥质量,得啥质量”。它具有“在小范围、短时间内不明显或近似成立,但在大范围、长时间内具有必然性———趋向等水平交换”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既然存在质量交换规律,我们就只能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实现自己和他人的合理需求得到较好地满足的意愿———“以质遂愿”,以质遂愿既是质量总规律的补充,又是人类需要的重要行为规范。“以质遂愿”(也作“以质遂意”)是顺应通用质量规律的措施和行为准则。只要质量交换规律存在,如果不以质遂愿,就是违背质量交换规律,就会受到质量交换规律的惩罚。“以质遂愿”规范具有告诫人们“不得不这样做”(或“不这样做不行”)的强制功能。

    1.质量交换规律的起源、发展、交换内容和交换对象

  质量交换规律的根源是人性———人类对好、坏、善、恶的本能反应和自然规律的综合结果。人的公正心和综合素质对质量交换规律的影响很大。顺应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就是行为质量水平高。而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必然会得到好的结果———较高水平的回报质量。在人类社会中,只要有“回报心理”和“惩恶扬善”的人性就必然存在质量交换规律。以质遂愿规范有意义的决定因素是质量交换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以质遂愿规范具有引导人们向优良的方向发展的功能,一经提出就有巨大的积极意义。“能引导人们向优良方向发展”功能决定了,即使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的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而完全是作者倡导的,那也是对人类有益的(有积极意义的)规律、准则和理论。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中的“质量”包括所有形式的质量。所以,质量交换规律的适用范围是很广的。质量交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过程中不尽相同。但不外乎“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之间的交换。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换来的是企业的生存质量和职工的生活质量。个人行为质量换来的是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还有家庭的生活质量。政府的管理质量换来的是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还有管理者的精神生活质量。不好好学习和不好好工作的低水平行为质量换来的是低水平的生活质量。人与自然之间的质量交换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大自然的对待环境的低水平行为质量换取的是恶劣的环境质量享受。质量交换的双方可以是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团体,集体与集体。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和团体交换质量。互帮互助、针锋相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一般属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质量交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有生物和人交换质量的意思。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针锋相对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内涵。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的相辅相成告诉我们,做到了“仁”、“忠”、“恕”、“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行为质量水平高的表现之一。质量就是“满足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来确定别人的需要(要求)。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才可以施加给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行为质量。

  2. 质量交换规律存在的例证和发展趋势

   “质量是企业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存在质量交换规律。在诸侯混战时期,谁的行为质量(军政工作质量)水平较高,谁就会最终生存下去,甚至成为新的霸主。秦始皇的工作质量比其它六国的国君要高,所以最终打败了其它国家而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成就了霸业,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历史上的帝王,无一不是以行为质量换取江山的稳固。朝代更替的原因正是质量交换规律存在的证明:当一个朝代的体系的改进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即工作质量水平低劣)时,这个朝代的生存就存在严重的危机,甚至灭亡。

  质量交换规律的弱点是“科学性和公正性依赖于多数人的认识的正确性”。还有:在短期内难以识别假质量和欺骗(如果以假的高质量或以某种手段制造了质量判断的错觉,在短期内也能骗取较高的质量回报);对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的依赖性也较强;当质量水平评判标准不正确(或不科学)或大多数人都产生了错觉时,从表观上看,事物的发展仍然符合质量交换规律,即只是保持了等价但不甚公正。通俗地说,只要大家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工作质量和行为质量高,这个人或团体就有可能得到高质量的回报。即使大家的评判标准不怎么准确,情况也是如此。例如,19世纪以前,多数人认为武力高强是行为质量高的表现,那么,武功高的人或军事力量较强团体就能得到较高水平的质量回报。现在多数人认为“内拐公关型”人才(也叫做“利我式公关型”人才)符合人才标准,这类人才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随着家族势力的延伸作用的减小和背景的作用的减小,个人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质量交换规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人们对行为质量的评判标准和评判结论准确性地不断提高,质量交换规律的科学作用也越来越大。

宣传与倡导

  现有的管理理论严重忽视了对质量规律的探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只是关注经济中“量”在市场中的周转,而忽视了经济和生活中“质”的轮回的客观性和效果。政府和企业都比较注重经济指标而忽视了“质量”的积累。任何经济管理都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其效果(或过程输出)是工作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质量。可见,管理过程都是“优化过程,提高过程输出质量”的过程,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可以说一切管理工作都属于质量管理工作。这种情况有利于提高质量学的地位。质量学至少应发展成为与管理学平行而又交叉的学科,而不应始终只是管理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准确表述质量总规律(也许是质量交换规律)的研究、对质效对应规律和以质遂愿规律作深入地研究、研究行为质量的总方针和总目标,建构质量学理论框架等工作,既是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的一种尝试,又是开拓质量学研究新领域的一种尝试。其中的“质效对应”就是指质量与质量所产生的效果相互对应;以质遂愿是指“合理的需求能否得到较好地满足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工作质量(或行为质量)”,我们只能以提高行为质量(或工作质量)的方式来实现意愿。所有的事物都有一个质量好坏的问题,在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影响过程输出(即质量)的管理过程,所有的管理都属于“以维持、改善和提高过程输出水平为目的”的质量管理。仍然将质量管理理论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是以小质量观为前提的。现在,有许多人使用了“大质量观”这个词,接受大质量观概念的人正在迅速增多,大有普及之势。质量管理学科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与这种趋势极不相称。

  质量交换规律是关于质量在人类社会中周转的规律,它在“质”上起着经济杠杆和行为杠杆的作用,能与“量”上的经济杠杆———价值规律的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平衡,弥补了价值规律只强调“量”的不足。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都是人类思想行为的杠杆,会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行为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人类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善(改变)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还有许多非经济的目的(例如,满足精神需要)。所以将知识经济概念的现有定义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总规律,并将“在资源占有和配置方面占优势”作为奋斗目标是不妥当的,也表明了知识经济理论及其概念的内涵有待于扩充和完善。

  人类从事的一切工作为什么都必须接受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呢?主要原因有三:1)“以质量论回报”的质量规律在每一个地方都起着重要作用;2)人性具有弱点需要利用科学的程序限制行为,人性的优点也需要科学的规范加以开发利用;3)利用先进的规范使过程有序化并优化组织的功能,从而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工作和生活的指导

  不难想象,人人遵守“质量交换规则”从而具有强烈地“以质遂愿”意识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相当“和谐”的社会。由于过去人们缺乏质量交换意识,不注重质量的积累,因此,如果完成了利用和宣传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的研究项目,就一定能促进“以质遂愿”成为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有利于人类驾驭质量规律,有利于提高合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又由于质量交换规律适合于一切过程,所有的质量管理都与质量的等水平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有关联,质量的等价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能成为纲领性的社会和自然的运作准则。所有的管理有利于管理学从管理理论丛林时代跨入质量规律管理理论时代,质量学从小质量观下的产品质量理论时代跨入大质量观下的质量规律管理理论时代(也是行为质量理论时代)。遵循质量规律,以质遂愿,可以促进人类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

  有人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也是品牌的世纪,这是因为,在质量学中品牌是质量的高级形态,是质量积累产生的效果和财富,也是资源。水平高于最起码的质量要求的质量是正的财富,水平低于最起码的质量要求的质量是负的财富。重视品牌建设就是重视高级质量形态建设,重视品牌建设的趋势也是顺应质量学问世的趋势。既然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以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的质量管理工作就属于公益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是谋求共同发展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是“使人类的合理需求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不是仅靠“提高经济效益”就能办到的。由于合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工作质量水平(乃至行为质量水平)的高低,质量规律时时刻刻都在起作用,因此,促使“顺应质量规律”而“以质遂愿”成为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人类的长期目标。

  既然质量可以周转轮回,在行为中就必然(也有必要)对自己所制造的质量有所顾忌。既然质量是财富和资源,就应该遵循质量交换规律,注意质量的积累。质量不但是企业的生命而且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让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提高行为质量,才能长期而稳定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行为质量就是积累财富,就是积德,就是提高个人和团体的生命质量。以质遂愿可以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制造低水平的质量是不道德的,制造高水平的质量是值得称道的。

  质量交换规律的存在和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促使以前所说的质量管理工作扩大成为了“社会质量行为”。顺应质量交换规律,遵守以质遂愿规范(以“以质遂愿的方式”顺应质量规律)会很快成为具有时代气息的质量行为理念。一定能衍生出与之相应的质量管理原理和方法。“相信质量交换规律存在,并认为以质遂愿是顺应质量规律的最好方式”,就是纲领性的科学的世界观。而以质量交换规律和以质遂愿规范为出发点、基本原理和纲领可以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倡导以质遂愿规范,宣传质量交换规律,以它们为基本原理或出发点,有利于克服目前的质量管理理论只是侧重“方法论”而轻视倡导有关质量思想行为的“世界观”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大质量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