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质量技监局在食品热销季节,对该省市场的销售食品添加剂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显示,该省食品添加剂的合格率为75.0%,影响食品添加剂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含量与标识不符和产品的产品的标签标注不规范。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的品质或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剂或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为保鲜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等;以及生产辅助材料如盐、碱等。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对改善食品的味、香、色,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改善食品加工条件、延长食品保存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该省本次共抽检了15家经销企业的16批次的产品,11家企业的12批次产品合格,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75.0%。检验发现,有4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个别产品的含量与标识不符。二是个别产品的标签标注不规范。主含量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将会造成其他食品生产工艺中的配料错误,导致其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造成的原因是个别生产企业对标签标准理解不够准确及对标签不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