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省质监局近日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该省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以从源头抓质量为核心,全面履行职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在组织建设等九个方面取得了新成绩,食品监管工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
据甘肃省质监局副局长王军需介绍,自质监部门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职能后,甘肃省质监局一直将食品监管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成效显著。
一是政府负总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监管力量得到加强。自甘肃省政府批转《甘肃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后,各级政府均成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签订了监管工作责任书。该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议,副省长杨志明亲自部署整治工作。各市(州)长、县长亲自安排部署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亲自到食品生产企业检查、到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监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省质监局于今年2月成立了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各市州质监局均成立了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建立起一支由679名政府协管员、1782名群众信息员组成的协管员队伍,初步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系经常的监管网络,建成了271个区域监管责任区,为食品生产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坚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质监系统的一把手工程扭住不放,开拓了新局面、创造了新经验。近两年,甘肃省质监部门召开了5次食品监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食品监管工作。今年4月份以来,该局食品处有关人员深入14个市州、43个县区、205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进行督察调研,摸清了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状况和监管情况,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形成了甘肃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积极向各级政府请示、汇报食品监管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天水市政府决定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对小作坊的巡查和抽检。兰州市政府设立了协管员专项经费30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
四是建立了《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县(区)质监局、市(州)质监局、省质监局都建立了完善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电子档案,实现了一企一档和动态管理的目标。
五是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甘肃全省已有7个市州建成了P2级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检测水平明显提升。
六是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目标得到落实,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正在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全省质监部门的705名执法人员对1288户企业开展了各种帮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新增食品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七是实施不安全产品召回制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威慑力和有效性。今年4月份,天水市质监局开了该省问题食品召回之先河,责令问题企业召回已售出的产品,并与库存产品一起被销毁,没收了违法所得,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和帮扶措施,使存在问题的两户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八是省质监局制定出台了《甘肃省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初步破解了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
九是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