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关于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思考

2006-12-25 17:0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 浙江三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章翔   

    [内容摘要]乡镇企业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形式,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成长诸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国一大批乡镇企业面临着种种困境,产品质量水平低下,市场占有率徘徊不前,无法进入期望市场,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这同我国总体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同新形势下国际市场的消费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逐步健入WTO组织,这种差距正在逐渐拉大。本文在对浙江三门县重点行业部分乡镇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围绕乡镇企业如何走出产品质量水平低下的低谷,从企业的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发展谋略、监管机构如何服务扶持企业、社会如何培育适合乡镇企业自身特征的管理人才等方面,怎样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 键 词] 乡镇企业 产品质量 品牌战略 人力资源技术创新

前   言

   入世后,随着国外大量工业品及其加工品进入我国市场,乡镇企业产品将更直接、更迅速地面对来自国外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内向型为主的经济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所具有的一些制度和机制优势逐渐减弱,面临着如何创新机制和进一步完善的挑战,同时乡镇企业所具有的管理落后、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职工素质低、外向型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等问题将充分暴露,一些重复建设、素质低下的行业和企业将面临停产、转产或破产的困境。因此,乡镇企业整体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已成为当今国家、社会、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乡镇企业及产品质量现状

   依托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乡镇企业每增长3个百分点就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可见,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就如浙江省三门县一样,她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个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城市。改革开发以来,乡镇经济发展迅速,至今已经形成橡胶、机电、工艺品、医药化工四大支柱行业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在每年县域经济GDP构成比例中乡镇企业的产值都占重要一席。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9.02%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据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数据,截止2004年5月,全县共有乡镇企业1805家,而且每年的发展数量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然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给政府的经济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低,技术基础差,产品档次低,“档次低、管理散、规模少、质量差”现象十分突出,产品质量问题一度曾经严重困扰着乡镇企业的正常发展。对此,三门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橡胶等产品区域性质量整治和创省级消灭无标县(市)活动以及一系列质量振兴(整顿)措施,采取集中整治、分类指导、规范市场、扶优扶强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全面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营规模扩大。该县的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如鱼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大多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从当初的作坊式家庭工厂逐步演变成企业,甚至于集团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3年末,三门县乡镇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29家,其中亿元以上达6家,如典型的乡镇企业——浙江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不到5年时间,但从当年的几百人的小厂,发展到现拥有职工2000余人、下属4个公司、资产3.2亿元、年销售产值达6亿元的涉足生产旅游休闲产品、钢铁、电能等大型民营企业①;又如在省内生产电磁线具有领先水平的——浙江三门浦东电工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也成为产值超亿元、产品荣获“浙江名牌”称号的企业。不仅这些企业如此,一直做普通V带产品的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三维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也加强自身发展,从当初年生产规模不足3万A米②名不经传的小厂,逐步提升到年产量达2亿A米的生产规模,如今已稳坐国内普通V带行业第二把交椅。全县乡镇企业的生产规模每年都在呈不断扩大、上升趋势。

   技术基础增强。近年来,政府对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视加强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添置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建立出厂检验机构─检验室(化验室)。企业也每年引进大批管理精英,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产品出厂合格率不断提高。依据各级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每年省级定期监督抽查、县级日常监督检查数据来看,乡镇企业出厂产品的综合质量合格率已经在80%以上,有些实力强、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95%以上。乡镇企业取得如此成绩,主要表现在:1、注重人才培养。许多企业从国内外高薪引进专家和教授,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台州锐天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在社会上招收大中专毕业生100多名,占全厂职工总数的50%以上。并高薪从国内同行企业引进MBA工商管理硕士,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2、加强基础管理。通过消灭无标生产,企业标准覆盖达95%,全县有367家企业建立标准体系,产品认证个数达到203个。如橡胶三角带行业通过一年整治,全部企业都实现产品标准备案,有检验设备的企业要求每批产品都进行全项目检验,无检验设备的企业要求委托当地法定质检机构进行每年不少于12批次的出厂合格检验,通过整顿,一些不满足生产条件的小厂被勒令关停,橡胶三角带企业每年的省级定期监督检验合格率都稳定在90%以上,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了管理制度和技术文件,首批汽车V带企业全部领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品牌意识增强。三门县乡镇企业通过多年的运作,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对市场经济逐渐加深了认识,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在创名牌上做文章,在市场经营浪潮中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自1999年以来,三门县共拥有“浙江名牌”产品4个,“台州名牌”产品5个。其中“浙江名牌”企业中乡镇企业占三席,“台州名牌”产品全部被其包揽。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品牌效应,这是很多乡镇企业主共识。如浙江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亚达”牌遮阳伞,早在1999年就取得“台州名牌”称号。但企业并不满足曾经的辉煌,花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服务机制、创造符合企业个性的品牌,经过数年的努力,该公司的遮阳伞以高质量、低故障受到老外的称赞,在2003年产品又被成功授予“浙江名牌产品”美誉,产品不断出口海外。经过多年创业,当地乡镇企业中已经涌现出类似“亚达”一样的“三维”、“三门湾”等一大批浙江省、台州市驰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给企业带来无形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经济地位。

   区域性经济圈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一大批企业管理人才,由于个体经济与乡镇集体经济的交织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一地一品”、“一乡(镇)一品”的块状经济。如三门县政府驻地海游镇,共有聚氨酯产品生产企业150多家,主要生产聚氨酯传动带、聚氨酯发泡工艺品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其中聚氨酯发泡工艺品全部出口欧美地区,当之无愧授予“中国聚氨酯之乡”美誉;三门的南大门高枧乡,拥有以三门第一同步带厂、浙江凯欧传动带有限公司、三门朝阳橡塑工业有限公司等橡胶骨干企业为代表的橡胶生产企业200余家,形成以生产普通V带、输送带、汽车V带、同步带等橡胶系列产品为主、其他橡胶杂件为辅的年产值达3.8亿元的名副其实的全国橡胶产业基地;又如珠岙镇小岙片周边共有规模不一的铆钉生产企业20来家,占据全国19%的市场份额,初步形成生产汽车离合器专用的铆钉全国集散基地。近年来,三门县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相继开发出三门工艺品工业园区、三门橡胶工业园区等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园区,并建立或筹建相应的质量检测机构,对入园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对出厂产品进行批批产品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门县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该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和不足之处。其中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业质量意识淡薄。三门县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远离县城的农村,多数发源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企业主未受过正规的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未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管理,认为“企业存在只是追求利润”,不经常对企业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技能培训。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速度、产值、忽视质量管理,特别在产品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时,就把质量放在一边,造成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信誉。

   短期行为严重。多数企业有的经营业主求富心切,急功近利,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到采购原料、生产样品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在质量上狠下功夫,舍不得钱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光凭“经验”检验产品的例证在此类企业中不胜枚举,无法保证产品稳定;有的经营业主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技术改造少,创新能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多年来都是一贯的老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指标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新标准发展要求,造成质量水平徘徊不前;有的企业采取低价竞争,在生产工艺、原材料上偷工减料,造成同行恶性竞争、自相残杀,使产品质量严重降低。

   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应岗位而配备。然而在一些乡镇企业,固定人员少、散工多,管理人员更是配备不足,工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经权威机构培训考核直接上岗,一些关键工序没有配备响应的人员,无法掌握质量控制点;一些企业经营者不愿重金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舍不得花本钱培训员工,造成员工素质低下,形成恶性循环。很多企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售后等环节都是老板一个人在扮演角色,没有起用相应的管理人员,无法保证生产环节关键工艺的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

   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现场混乱,生产工序没有逻辑程序;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照搬照抄,无法对应企业进行具体落实实施;有的企业质量职责不明确,质量责任不落实,质量管理浮于形式,造成产品质量低下,缺乏竞争能力,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有些企业为赶时髦,也在搞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但其根本不准备认证前的内审工作,甚至连质量手册都是花钱让咨询公司替写的,通过认证后也不真正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内审工作没有开展,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无法保证体系在有效的运行。

   忽视产品售后服务。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都是产品的构成部分,工业企业在生产、销售完产品后,继续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才是完整的产品完成过程。但很多乡镇企业忽视这一环节,认为销售完产品完后就算完事,不正确对待产品后续的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售后服务,忽视售后服务的作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只是敷衍了事,如此下来,必定造成原先固定顾客的大量流失。因此,厂家绞尽脑汁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势必使用价格战策略,偷工减料,压低成本价,终将直接导致产品质量水平严重下降。

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对策

   三门县经济以大规模数量扩大为特征的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了以提升经济结构档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主的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兴县、品牌兴业”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二次腾飞的重要切入点,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质量年”活动,今年又开展“质量立县”活动,这给占全县经济主体地位的乡镇企业的质量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为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把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对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开展质量意识教育,树立“质量第一”信念

   质量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一个地方形象、声誉的大事。随着我国适应“WTO”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何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观念,使生产的产品有过硬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摆到政府工作中突出的位置。

   提高质量意识,首先要提高各级政府官员的质量意识,端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彻和实施《质量振兴纲要》,依靠科技,放远眼光,抛弃短期行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和“先发展后整顿”、“先繁荣后治理”等错误想法,在打假治劣中,敢动真格,为振兴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指导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质量发展滚动培育计划。

   其次,企业的领导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应组织企业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一般职工定期学习《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有关产品质量基本法律,多参加当地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并形成与奖金挂钩的考试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质量问题虽然经常提,但只是一般性地提不行,要突出地提,切实地抓”。正如朱熔基同志所指出:“必须用铁腕抓质量”。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同时,还要破除“数量第一、产量第一、速度第一、金钱第一”的干扰。

   再次,所有员工都要牢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危机感,明确个人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真正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主动发挥自己潜在能力,为企业多出点子,针对自己岗位的特征,自己所要完成工序的特点,利用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提出如何提高所在工序产品的产品技术指标方案,主动积极筹建QC小组,自愿参加QC小组活动,定期和所有小组成员,就自己的方案进行讨论,筛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具有价值的点子,切实提高产品可靠性和质量水平。

   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必须强化宣传,坚持开展多年来行之有效的“3.15”、质量月等活动,大造声势,扩大教育面。三门县几年来的质量月活动,通过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深入各个乡镇的重点企业开辟质量知识专栏,举办企业和行政机关质量知识竞赛,开展质量信得过单位评选,成立县质量协会、吸纳优秀乡镇企业加入质量协会、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开展《产品质量法》颁布十周年宣传等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政府对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质量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坚持“以质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依托”的方针,使“发展速度”与“质量提高”两个轮子同时运转。

   一是制订质量振兴计划。根据县政府提出的开展质量立县活动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县实际的制定各个乡镇企业中长期质量工作发展目标,指导企业制定重点产品质量中长期发展滚动培育计划,动员乡镇企业员工投身于质量振兴事业。

   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把质量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建议建立县和乡镇两级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和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职能,落实专人负责,及时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设立质量咨询中心,开通质量咨询热线,专人负责,专门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遇见的各种问题。

   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质量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之一,严格考核,定期通报,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制订质量奖励办法,积极鼓励乡镇企业开展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评选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联系有效、高质量的认证机构进行ISO9001、ISO14001、TS16949等系列认证,并设立奖励基金,对为质量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认真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

   根据三门县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量不过硬、行业性强等特点,政府对质量的监管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实行分类管理。对所有乡镇企业实行分类排队,把骨干龙头企业确定为一类企业;反映质量管理比较规范的中小型企业确定为二类企业;反映企业管理松散,技术装备落后,质量不稳定的小企业确定为三类企业,并实施动态管理。对一类企业要扶,制订倾斜政策,实行“一厂一策”扶持,使其向集团休迈进;对二类企业要帮,帮助他们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改善生产装备和检测设备,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三类企业要限,采取“帮得上则帮,帮不上则限”的办法,限制部分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发展。

   ⑵开展待业整治。要总结橡胶行业质量整治的成功经验,对主要行业如静电喷塑行业,作出整治计划,每年整治1-2个行业,争取通过三五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县主导产品的质量得到圈套的改善,防止出现新的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同时成立行业协会,为乡镇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新格局,罅不正当竞争,为行业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⑶治理无标生产。产品依据标准而生产,没有标准就无法控制产品标准,因此要在全县消灭无标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对二、三类企业产品的标准执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对新办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加强标准管理,防止出现新的无标生产。

   ⑷加强质量监管。全面落实《产品质量法》,强化质量监督,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曝光和处罚。同时通过办学习班,分析不合格原因,制订整改计划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落实后处理的各项措施。激烈督促企业自身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现代化科学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九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继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与国内高校合作、吸引和培养了各类多层次人才,产业结构有了一定变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产品的技术含量、档次不断提高。

   产品质量与科技水平是紧密相联的。企业应加大科技投人和技术开发力度.提高生产要素质量,走以内涵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技术促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首先应加大科技投入,不但要加大自身投入,还要通过扩大对外合作的渠道吸引国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形成多方投资。其次要注重开发新产品,加强产品引进,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更新,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加强科技进步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现代化科学管理,如果管理跟不上,再先进的科学与技术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落后的技术可以用先进的管理来弥补,但落后的管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弥补不了的。首先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加强企业产品的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积极采用高新技术,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产品现代化质量控制。

    推进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使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中有升,永葆青春活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创办科研开发机构,不断提高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实现科研与生产一体化。要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乡镇企业设立的联合开发或自主开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的,享有国有及其他类型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的同等待遇。同时,鼓励建立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机构,以提高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量大面广的小型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增强自身开发能力,走小而精、专业化的道路。

   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加大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共性技术,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适用技术,把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培育名牌产品。要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与渗透,突出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施名牌战略

   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实施名牌战略,可以无形拉动企业产品质量向质的飞跃。乡镇企业一定要树立抓质量求生存、创名牌求发展的观念,集中和优化配置各种人才和物力资源,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品质领先。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塑造企业名牌形象,促进名牌产品的确立和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要利用商标、专利等依法保护和发展企业的知识产权。要从根本上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就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培育一批浙江名牌产品甚至中国名牌产品、发展一批国家免检产品,推广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各种专业协会、专业研究会、运销大户、专业运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并通过推进乡镇企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注重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推动名牌产品上规模,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人才素质

   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取决于人的素质。没有一流的企业管理和一流的职工素质,不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可在当地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本县产业结构特点和要才需求,请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设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和标准专业,学期为二年或三年,师资方面内可向国内著名管理院校招收管理专业毕业生充实老师队伍,此外可聘请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些专家做校外客座老师,里应外合、理论联系实际,双向教学,招生可实行定向,定向分配,为乡镇企业培养各类复合型管理技术人才提供最为便利的条件。乡镇企业的领导要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把提高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当作大事来抓。1、要注意选人质量不能滥竽充数,对看准了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要不惜地重金地聘用,对缺少管理人才的岗位的宁缺毋滥。2、要强化培训,明确规定未经培训没有取得上岗证书的职工不准上岗;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更要随时培训相关人员,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后再投入运行。3、要注意知识更新,在职工队伍中大力倡导学技术、搞革新、争贡献的比学赶帮活动,使员工不仅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而且要深化扩展知识面,做到预防在先,及时发现质量忧患。

   人才在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职工的各项待遇。如可设立提高质量水平金点子奖,建立新产品开发奖励基金,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建立职工养老保险金制度,鼓励职工参加职称评定,开展企业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等,使员工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树立“厂兴我荣”的思想观念,引导职工真正成为质量的主宰。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科学的科学管理制度,质量工作就失去标准。乡镇企业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保障制度。特别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制定企业质量发展目的。企业质量发展不光求宽广的利润空间,应当把争创名牌作为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企业质量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把创名牌、保名牌作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自觉行动,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效应,不断提高质量效应的覆盖面。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明确乡镇企业的厂长对质量工作负主要责任的同时,制订严明的考核办法,严格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外购件入厂把关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从原材料、在线产品、产成品的三大检测体系,没有条件建立的企业,应当委托当地具有资质检验机构进行定期委托检验,全面完善产品检测机制。3、增强技改能力。俗话说:高超的质量靠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工艺。采取有力措施,改造和淘汰落后的装备和工艺,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争取开发出产品质量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发展前景好的产品。4、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树立“以质量为中心、标准是基础、计量是手段”基本质量意识,标准和计量都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必备的工作。帮助企业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建立完备的计量检测设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鼓励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使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建立质量工程师考试注册制度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而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呈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水平低下等特征,我国自在2001年推出的质量专业资格(质量工程师)考试制度在沉静多年的国内管理海洋中引起波澜壮阔,此项考试以高难度的命题水平、低通过率(三年累计通过率只有15.5%)引起中国管理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一致认可。乡镇企业应当推行此项制度,企业主应当积极鼓励所有在职有条件的员工(也包括企业主自身)积极报考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并对考试通过人员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可以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合作进行继续教育,教育内容可以针对如何提高本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命题、测试、评卷、记学分活动,真正让这些工程师考有所用,学有所能。质量工程师考试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一般工序使用具有初级质量资格证书的人员、关键工效配备获得中级资格员工高效的“因人设岗”用人新机制,让这些中国质量工程师来掌握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控制产品质量水平,相对于乡镇企业现有的质量工作来说无疑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完善标准情报信息体系建设

   企业生产可靠性水平高、质量档次高的产品必须依靠最新、最有效的标准信息。建立和完善标准情报信息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为此,建议当地县政府拨款成立县级标准情报信息中心,在每个乡镇的工业办公室可设立分中心,专人负责标准文本的宣贯。中心的业务可与省标准化研究院挂钩,将省院最新的标准信息导入信息中心的工作平台,实现与省院数据库联网,每年更新数据库的标准,保证标准的有效性。大力宣传情报中心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在不同的个行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二家乡镇企业作为常务会员,在标准文本调取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以他们拉动更多的企业入会,每年对会员进行标准的宣贯和帮助企业转化或执行相应的企业标准,以保证产品依据标准而生产,依据标准而提高水平。

   总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此,乡镇企业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看清形势,把握时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为动力,推广名牌战略、人才战略、推进技术创新,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各项基础措施,发挥优势,创新机制,从适应性改革转变为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此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乡企的监督和服务力度,在政策上也应多倾斜、多扶持企业,工作方式上从监管逐步转变为帮扶,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当好“父母官”。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形成并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效益、科学管理效益和结构优化效益,走一条投入少、产出多、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新路子。

    注释:
    ①本文所有有关亚达集团具体资料均由浙江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②A米:普通V带产量的常用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
    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 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⑵《三门年鉴》(2003年版)[J],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⑶ 伍爱:《质量管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⑷易炼红、罗伟忠:《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阶段》[J],载《湖南社会科学》(长沙),2004(5)。
    ⑸ 鲁冠球:《乡镇企业大有可为》,载《乡镇企业导报》[N](北京),2004(4)。
    ⑹ 李欣:《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J],载《乡镇经济》(合肥),2004(1)。
    ⑺王彪:《浅论科技人才在乡镇企业中的动力作用》[J],载《乡镇企业研究》(合肥),2004(3)。
   ⑻陈中海:《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N],载《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