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格食品安全市场准入,通过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和强化六项措施,加强对食品企业取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对于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防控结合”,确保获证产品和企业不出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全县食品生产秩序明显好转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国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以来,阳信县先后有25家食品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于提高该县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结构调整,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监管过程中质监执法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存在的检验员流动性比较大;二是个别企业负责人的质量安全知识缺乏、意识薄弱;三是少数企业获证后必备条件不能持续满足要求的问题。
对此,质监部门积极采取六项对策加强监管:一是完善质量档案管理,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对号监管;二是强化宣传,发放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小册子,提高食品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三是严格管理,对企业食品安全负责人和食品安全检验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四加强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五是加大巡查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对企业巡查,促使获证企业必须保持取证时的生产必备条件和检验条件;六是严格处罚,对获证企业的违规行为严厉查处,从严整改,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坚决依法掉销证件。在监管过程中,阳信质监局根据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整治监管方式:对A级企业定期抽检和巡查;对B级企业增加检查的频率和定期检验的频次;对C级企业除增加检查的频率外,还对产品实行强制检验;对D级企业不搞简单的一打了之,而是与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帮助其制订产品标准,改变落后工艺,设立检验程序,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履行承诺义务,促进质量安全。
今年以来,阳信质监局先后对全县25家取证企业进行了巡查和回访300余次,对1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交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报告进行了审查;帮助6家企业换发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帮助3家食品生产企业解决10多个生产质量难题;对10家小麦粉、5家植物油进行了专项检查,对28家企业24个产品进行了定检,定检率达95%;并调查小作坊、小企业12家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取缔。通过强化监管,不但克服和避免了“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及“重发证、轻监管”等问题的发生,而且极大地规范了企业质量管理行为,促使全县取证食品生产秩序明显好转。今年,阳信县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两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