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要检验,毒害品,拒天边。出入库,有人管,摆放齐,证照全。生产中,最显现,窗几明,地面干。生与熟,需分间,防交差,不回返……”朗朗上口、简洁通俗的食品监管三字歌不断传入耳中。这就是笔者走进河北保定博野南邑村肉食制品生产基地时,感受到的特殊氛围和景象。近几年来,保定博野质量技术监督局一直狠抓食品监管工作,尤其是下大力气整治肉食制品生产状况,使博野肉食制品生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定博野的肉食制品生产加工由来以久,加工对象主要是鸡鸭产品。以前主要是作坊式生产,自家院,几个人,一口锅就能开张。企业规模小、生产程序简单、环境差、操作不规范,肉食制品的质量令人担忧。而且企业主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出现了假冒现象的出现,曾一度使“博野鸡”戴上了“造假”的帽子。质量和信誉问题使博野肉食制品逐渐失去市场,举步为艰。面对如此困难的监管状况,博野质监局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善肉食制品生产环境才能使其有出路,有发展。为此该局从肉食制品的“市场准入”着手下大力气加强监管和整治,精心打造博野肉食制品生产新环境,引导小作坊向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进行转变。
企业要符合市场准入要求才能进行生产,小作坊体制无疑要被淘汰。保定博野质监局对小作坊的监管改变了以往的检查、整顿和改造措施,而是从根本上使小作坊实行蜕变,而这一蜕变的结果就是该县的几十家肉食制品小作坊实行了整体拆除,并进行了规范化、规模化的新建。俗话说:“有死方有生”,而博野肉食制品业的新生又为博野质监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小作坊拆除了,新企业能否建起来,能否生存关系着博野肉食制品的未来?
博野质监的帮扶下,肉食制品生产企业规模扩大了,小作坊变成了一个个宽敞明亮的大厂房,并建立起了包括冷藏室、清洗池、蒸煮房、消毒室、包装间等一整套生产操作间,流水线型作业生产。各个操作间还安装了摄像头,使生产过程更具透明性,而且方便了企业自检,也提高了该局执法人员全面监管效率。
博野质监局在帮扶企业的同时,更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并摸索出一套“三个三,两个五”的监管办法,即:三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三责(政府负总责、监管负分责、企业负主责)、三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管到位、服务到位)、五不放过(原材料证件不全不放过、生产过程不规范不放过、产品不检验出厂不放过、产品招回不落实不放过、检验人员乱作为和不作为不放过)、五统一(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建立台帐)。
但监管对于企业而言只是一种被动的发展方式,企业要想真正有创新有发展,就必须靠自身主动性。为提高企业的自律性,该局积极探索企业自主发展有效途径。在博野质监的帮助下,“博野县肉食品行业协会”成立了,“企业联合食品实验室”落成了,“食品监管三字歌”深入人心,企业制度化发展步入新阶段。企业自愿完善自我监管,使监管成为自觉。
所有的努力换来了欣喜的成果,规范化生产带来了规模化效益,产品质量上升了,产量提高了。博野肉食制品一步步闯开了市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摘掉了“造假”的帽子,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不仅进入北京、天津等城市,而且远销全国各地。目前,博野的肉食制品生产企业由原来的18家现已发展到了22家规模型企业,年产量达20000余吨,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带动2500多从业人员,成为了博野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