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畜牧考察团赴山东省阳信县参观考察畜牧业生产和合作社建设工作,这是今年以来该县接待的第27个畜牧考察团。此前,先后有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北京、上海、天津、河南、辽宁及省内畜牧考察团到该县参观学习。
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鲁北最大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是山东省大白山羊基地县和黄河三角洲最大的牛羊集散地,是全国中原肉牛优势产区和沿黄绿色肉牛主产区,是全国著名的福成、福华、大华安等肉牛加工企业的定点肉牛货源供应地,是京、津、沪等大城市肉牛货源供应地之一,牛羊肉产量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带动、能人推动、小区拉动等措施大念“畜牧经”,积极探索“农户+基地+标准化+龙头”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县规模养殖和加工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迈进,成为全县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把畜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阳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列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肉牛皮革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把肉牛养殖作为农民致富项目第一项目来抓,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膨胀畜牧业生产的意见》、《加快肉牛皮革业发展的决定》和《肉牛皮革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文件,提出了建设“中国肉牛养殖、肉牛流通、肉牛加工、绿色皮业”四大基地的奋斗目标。通过“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等有效方式,该县着力培植了一批规模养殖户,扶持2500个屠宰大户,并引进外资建起了以卓宸为龙头的4家大型屠宰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以县畜牧站为龙头,以乡镇兽医站为骨干,农村个体冷配点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良种改良体系。目前,在全县建立了72个冷配点实行了统一供种。去年以来,共杂交改良本地牛4.4万头,羊3万只,猪8万头,产销畜禽浓缩饲料7000多吨,配合饲料利用率达96%以上。全县通过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龙头带动、能人推动、小区拉动,形成了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协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有效地解决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强了农民和行业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带动了全县规模养殖向标准化、产业化的迈进,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县还通过组建合作社、引导订单养牛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肉牛生产和合作组织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全省肉牛生产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肉牛养殖暨畜牧科技入户示范县。
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阳信的“牛头经济”已变为“龙头经济”。目前,全县共有屠宰加工企业1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50万头,有皮革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皮革能力达200万张,皮革流通量达1500万张以上。今年全县畜牧业收入较去年人均增收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