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基层质监部门,如何积极应对十一五期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企业的配合和群众的理解,如何为促进经济发展开展工作?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以树立质监形象为聚焦点,不断提升质监行业品位。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是当前落实执法为民、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县级局当前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围绕中心,紧紧围绕县(区)域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服务,通过“质企共建”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与企业密切关系、贴近距离、增加感情;三是搞好公开,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加强监督,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严格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对违法违纪现象及时纠正,对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确保质监队伍的纯洁性和良好形象;六是加大宣传,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载体,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知情度和认可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质监的社会品位。
以创建“三型”机关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机关和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廉洁型机关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机关建设,着重抓实三项教育、开展三项比赛、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开展以爱家庭、爱质监、爱岗位为主的荣辱观教育,在单位开展以为民、利民、爱民为主的做好事、文明服务比赛活动,形成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的浓厚氛围和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良好局风,使干部职工的爱家庭、爱单位、爱岗位和服务意识、廉洁自律观念达到再提高。二是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专项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技能比赛,使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学习氛围达到再提高。三是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和强身健体综合教育,在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竞赛,使全体职工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呈现积极向上的势头,团结意识和凝聚力、向心力达到再提高,形成团结、向上、奋进的浓厚氛围。
以抓实“三个”安全为基准点,为质监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特种设备、食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和责任,做好干部职工的人身和政治安全是新时期机关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新的工作理念。特种设备方面,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努力提高定检率,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政策措施,按照“抓基础、抓基层、抓技术”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从源头抓安全的工作力度,不断深化动态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把盲点、盲区纳入有效监管视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是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获证企业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质量和使用添加剂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滥用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监管原则,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切实把食品安全民心工程变成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干部职工人身和政治安全方面,开展以确保干部职工政治和人身安全为主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廉洁自律教育为主的政治教育,彻底从思想上提高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执法工作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等现象的发生。在廉政工作上打好“预防针”、在教育上把好“总开关”、在制度上架起“高压线”。教育干部职工注意做好工作和生活中的人身安全,促进质监事业实现和谐发展态势。
以实施“双兴”战略为对接点,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积极宣传。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宣传“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战略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双兴”战略的浓厚氛围。二是政策引导。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积极扶优扶强,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引导和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三是培育名牌。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名牌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四是发展龙头。结合区域特点,重点发展地方特色,以名牌企业和产品为龙头带动区位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全县经济运行质量。
通过创新思路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质监工作融入了政府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去,真正实现质监工作政府化、社会化,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社会地位,促进质监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