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8日,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迎来了双喜临门激动人心的一幕:投资300多万元3000多平方米的新型综合办公楼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在典礼仪式上,当华安县县长柯志宏亲自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名牌产品”铜牌授予公司总经理刘火城的手中时,热烈的掌声回荡在茶乡的天空。哈龙峰茶叶获得省级名牌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人们把祝福与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华安县首家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茶企业、也是漳州市目前唯一的获省名牌产品的铁观音茶类企业。总经理刘火城感动地说:“十分感谢县质监局的大力帮扶,我公司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
福建省华安县是一个具有悠久种茶史的产茶大县。全县铁观音种茶面积近10000公顷,年产值达9亿元。茶叶经济成了该县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占据全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茶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蓬勃生机。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所处的华安县仙都镇就有3000家制茶小作坊。在茶叶也必须实行QS制度的今天,特别是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茶叶经济作为福建省一大特色产业,则面临着进一步规范和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华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尽已所能服务和推进当地经济建设过程中,把规范这些茶叶小作坊成了该局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针对目前茶区传统种植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的问题,该局多次深入茶叶产区调查了解,主动协调农业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华安仙都铁观音乌龙茶生产技术规程》,积极鼓励各茶叶经营企业制定相关茶叶产品标准,向他们介绍制定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并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在该局的指导下,县茶叶公司、仙都市后茶厂、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二宜楼茶叶有限公司、福建怡恒工贸有限公司、柏顺茶厂、岩湖茶厂、仙都镇乌龙茶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制定了企业标准,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强了竞争力。县质监局人员分别深入各企业实地调查了解,对每一家企业的原料来源、加工环节及包装贮运等依据有关技术规范作为严格的规定。
为减轻企业负担,在帮助企业拟定和审定企业标准过程中,该局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文本打印、装订、联系标准审定专家等工作。同时开展绿色行动,抓好源头监管,确保“健康茶”、“放心茶。一是抓好茶青原料环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仙都镇茶产区,把“讲座”开在茶园上,为茶农们讲解标准知识,帮助茶农们按照有关技术要求,指导合理使用化肥,采用合理的茶叶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及符合标准要求的采摘、初制技术,并且印制了无公害茶叶标准及有关茶叶生产技术3000多份,分别免费分发到仙都镇、华丰镇的茶农、茶叶加工企业手中,及时推广和宣传茶叶生产标准,鼓励茶农与茶加工企业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各种咨询活动和材料制作等服务。今夏酷暑高温期间,县质监局人员顶着烈日,帮助漳州市高山流水有机茶有限公司在仙都镇岭埔村建立300亩有机茶生产基地,走进茶园田间地头,正确指导茶农们如何在高温下浇灌与防治相结合,施放农家肥,有效地促进茶叶的生长,切实提高了茶青质量。二是抓好生产加工环节。生产设备上,开展茶叶加工及环境整治工作,依法坚决取缔“煤球烘干机”。鼓励茶叶加工户采用“汽烘”或“电烘”设备,确保茶叶安全。该局主动为茶叶加工企业抽样检测农残,把好茶叶质量关。三是抓好质量跟踪管理。帮助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二宜楼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免费建立质量档案进行质量跟踪监督管理,使之尽快增强对乌龙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的能力,严把质量关。同时对每次茶叶质量抽检、农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登记造册,并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生产必备条件,帮助哈龙峰茶业、在漳州市茶业企业中率先获得QS证书。
“品牌引路,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这是华安县质监局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华安茶业从传统型向市场经济转型毕竟时间尚短,再加上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产品较难规范。为扶持较有潜力的茶企业走质量管理出效益的路子,该县逐渐重视质量规范生产经营的茶企业典型,带动更多的茶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打响华安仙都铁观音茶的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影响。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华安县仙都华诚芳香茶厂,创建于1994年,创办之初仅是有名无实的一家茶叶加工小作坊。近年来,该局大力推荐和帮助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哈龙峰”茶品申报福建名牌产品,使其快速走上了“诚信经营,以质取胜,规范发展,铸造品牌”发展路子,最终获得了“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据悉,获得省名牌以后,哈龙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高,市场效益也获得直线上升。2006年预计产量达到300吨,销售收入也从2003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3500多万元。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引导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走规范发展道路,目前全县已有10家茶业企业正在积极申报QS生产许可证。从而有力地推进华安茶业经济向“以质取胜、以销促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