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商品肉鸡和抚宁县设施番茄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标委的验收,特别是秦皇岛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了99.68分的优异成绩,为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秦皇岛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土地面积78.1万公顷,地理环境多样,适于多种农产品的生产。秦皇岛市质监局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抓住四个“围绕”,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秦皇岛发展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昌黎县的酿酒葡萄种植加工、水产养殖,卢龙县甘薯、青龙县板栗等,都成为了区域内的支柱性产业。为了使这些特色产业得到规范发展,提高农产品档次,秦皇岛市质监局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开展示范区建设。随着近日秦皇岛商品肉鸡和抚宁县设施番茄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标委的验收,目前全市已经建成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4个省级示范区,还有1个国家级示范区和4个省级示范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这13个示范区分属于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行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动力。
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农业标准体系。针对农产品品质不一、要求不高和产量不平衡的“三不”现状,对症下药,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产前、产中、产后相互结合,从生产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到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运输、贮存,建立健全了标准体系。二是种养规范与质量安全标准相互结合,特别是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时引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的品种和用量,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重中之重。三是制定和实施、推广农业标准相互结合,使标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有了标准化的推动,还要靠品牌效应的拉动。秦皇岛市质监局把培育农产品名优品牌作为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先后培育出“天宫”大樱桃、“马芳营”旱黄瓜、“集发”绿色蔬菜等省级农业名牌产品,着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加快“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狠抓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产供销中的中心环节,其发展和壮大直接关系农产品顺利销售,影响着农民增产增收。为此秦皇岛市质监局帮助企业建立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探索提高产品质量的新途径、新措施、新方法,使农业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已有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并有秦皇岛正大公司等2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极大的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秦皇岛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每一个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每一个示范区建设的顺利通过,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更成为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效性,秦皇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今后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提高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质量,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创新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确保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发展绿色和无公害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源头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综合标准化,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