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产品,是城市的“经济名片”,是质量振兴的集中体现。山东蓬莱质监局坚持名牌培育、争创和保护三措并举,着力打造蓬莱名牌产品集群,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优化了经济运行质量。
规划引导培育名牌。编制全市名牌战略实施意见和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将名牌工作写入政府工作要点,与各镇、区、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深入八大产业,科学调研论证,把优势产品纳入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和山东系列名牌培育重点,出台激励政策,定期组织调度,严格考核奖惩,3年累计兑现奖励175万元。组织3.15、5月20日“世界计量日”、9月份“质量月”和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专题宣传,送法规、送标准和送技术“三下乡”,举办名牌产品展示20余场次,塑造了“蓬莱制造”产品形象。
优质服务创建名牌。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制发服务企业家队伍建设意见,实行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24小时随叫随到工作机制。名牌争创企业实施“派工单”制度,对照评价细则,逐一明晰企业需改进完善项目,分管领导牵头,按专业下派“工作单”,各科、室、队、所限期办结。2003年以来,共检验产品1.2万批次,检修计量器具4.3万台件,检测特种设备0.7万台套,为企业争创名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由局领导率重点企业上省进京,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名推委”加强沟通,争取区域优势产品纳入中国名牌、山东名牌产品评选目录。2003和2005年,蓬莱相继实现“山东名牌”和“中国名牌”零突破,今年又有圣豪家纺和京鲁渔业公司产品获“中国名牌”,有6个产品入选“山东名牌产品”、1个企业入选“山东省服务名牌”公示。近4年间,不计入选公示的名牌产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由零激增到10个,形成3个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和5个国家计量免检、16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构建的品牌集群。获得名牌后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提高0.3至1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和13.2%。
严格执法保护名牌。落实“四定”监管责任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建立完善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名牌产品保障体系。2003年以来,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625万元,办理行政案件775起,办案正确率100%,受理投诉举报275起,处结率100%。围绕树立蓬莱葡萄酒产区品牌,强化监管和服务两手抓,加大日常巡查、突击夜查、专项检查力度,严格葡萄酒标识、标签和标准审查修订,严格质量检验,严格违法查处,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近4年共组织葡萄酒产品质量、企业管理培训讲座15次,早查夜检葡萄酒企业62次,检验产品4600多批次,帮助33家葡萄酒企业取得和待发生产许可证,推动了“葡萄酒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