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河北省>>

保定:监管帮扶两不误 小作坊做出大文章

2006-11-14 08:2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搬进整齐洁净的厂房,住进宽敞明亮的宿舍,一位河南籍小作坊主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加工起居都在一起,而且旁边就是养猪场,气味难闻不说,人们都懒得买新衣服。现在我们住得好,干活环境好,基地化管理就是好啊!”这就是经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专项整治后,阳光豆制品加工基地的真实写照。

   小作坊作为一项传统工艺,历史由来已久,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市场,满足了城乡群众的需求,对繁荣区域和特色经济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大部分的小作坊产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受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制约,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情况恶劣、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给全市人民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作坊虽小,干系重大。如何保护好传统行业优势,引导传统行业朝健康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成为保定市质量技监局的重要课题。为此,保定市质量技监局结合自身实际,从“既要便民,又要管好”原则出发,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对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了有效治理和整顿。

   登记造册,实现动态监管。为摸清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本情况,保定市质监局在全市25个县区展开大规模调查行动。据查,保定市现共有大小食品加工企业2424家,仅10人以下的小作坊就达1469家,占60%以上比重,监管难度比较大。对此该局深入到各县、乡、村,对每个食品生产小作坊实行调查建档,对产品情况、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等一一详细备案,并结合日常监管,实现动态管理。

   明确责任,构建联动机制。为对群众和企业负责,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该局建立起主管局长担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并在各县、市成立了相应机制,划分具体责任区域,明确具体负责人,真正将小作坊监管落在实处。用诚信作保,市、县、乡梯次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各县区局与食品加工小企业和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和使用违禁添加剂。这种联动机制极大增强了执法人员和企业自身的责任感和约束力。

   专项整治,规范安全生产。保定小作坊食品品种多、数量大、安全性差,保定市质监局从实际出发,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肉制品、豆制品、饮料、植物油、儿童食品、农村食品等高危食品的监管和整治;另一方面加大对包装材料、储存设备,消洗用品等食品生产流程中各项用具和材料卫生的严格把关,尤其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了食品添加剂案制度和进货索票验证制度,加强了对其检查和监管措施,从根本上堵住滥用添加剂的源头。

   便民帮扶,提高质量意识。小作坊业主多为农民,产品也多为自产自销,大部分作坊业主法律和质量意识淡薄。为此,该局在宣传法律法规帮助村民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积极营造便民环境,提升质量意识。对于有一定基础、守法经营的业主,帮扶引导其走“公司+散户”的联营发展道路。以阳光豆制品加工基地为例,保定市的豆腐加工主要集中在了南市区,加工企业主要以小作坊为主,很多小作坊生产空间狭小,屋内苍蝇乱飞,垃圾遍地,豆制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对此,南市区质监分局采取引导与惩治并用方针,对豆腐加工坊集中的南大园马家疃进行了大力整治,短期内进行百余次排查,出动车辆100次,人员300次,排查取缔不合格豆腐坊34个,对可治理作坊限期整改后,采用“公司+散户”经济联合体模式,将数十家小豆腐作坊纳入阳光豆食品厂的基础车间,产品质量由大公司把关负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小作坊技术难提高、质量难保障、监管难开展的“三难”问题。有了阳光豆食品厂这个“龙头”,散户小作坊有偿入住,统一使用阳光豆食品厂的营业执照等合法手续和“府河”牌注册商标,各作坊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采取由专人统一进料、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器皿、统一配送的销售模式。由此实现了一条质监部门监管龙头企业、企业管理散户的完整的监管链,这在保定市尚属首例。笔者在阳光豆食品厂加工车间看到,各豆制品作坊有独立的生活区与工作区,生产区内各车间严格按卫生标准布置,每个车间门口都设有消毒池,外来人员须着工作服经消毒后方能进入,车间内墙体、屋顶都进行了防潮处理,原料、成品分开存放,让更多市民吃上了放心豆腐。

   作坊虽小,却关系百姓生活、农民收入。以老百姓利益,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一直是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贯思路。该局副局长赵禄勋指出:小作坊整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光靠政策不行,光靠质监部门也不行,今后将加强质监与工商、卫生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多方联合,才能事半功倍。今后要在食品生产源头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向全市推广南市区食品安全整治经验,真正落实“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监管原则,为广大市民构建安全的食品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