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据沿海地理优势,农海产品加工出口成为浙江三门县一新兴产业,创造可观的经济财富。这一产业的繁荣兴旺,使得制冷压力容器安全隐患随之而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全市县现已建成投产的水产制冷企业数量共8家、有制冷压力容器30多台。这些设备违规使用的现象较普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消除水产行业制冷压力容器的安全隐患,该县质监局主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
一是争取当地政府对整治工作的支持。2005年底,该局向县政府汇报了“五类设备”之一的冷库用压力容器目前状况。详细汇报当前水产制冷企业普遍存在的各种违规使用压力容器的行为和安全隐患,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发问,要求各乡镇联动配合,限期完成。
二是制定整治督办工作方案。为落实整治任务,该局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制冷压力容器的安全现状、整治督办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整治督办的目标效果和措施,形成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整治督办目标: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率100%、定期检验率100%、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三是开展调查摸底和监督检查。今年5月,对全县水产制冷企业的分布、数量进行调查摸底,新发现水产制冷企业2家。
四是从生产源头抓整治。从特种设备安装环节的规范管理入手,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水产制冷建设项目,督促业主和施工单位办理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告知,实施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从源头上规范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生产(安装)行为,保障施工工程质量。今年以来,先后有2家新建、扩建的水产制冷企业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工程办理了施工告知。
五是开展制冷压力容器检验整治。实施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等级,发现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其他安全隐患,对来源不明、无证制造的设备作出可否继续使用的结论,切实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六是开展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今年以来,联合台州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先后举办1期制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培训班,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水产制冷专家讲课,共培训学员68人,对考核合格的学员发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