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

2006-10-18 1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从2002年7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以来,到目前28类食品均已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范围之中。经过几年来的食品质量监管,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如何,监管部门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整体形势好转,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当初,国内啤酒甲醛超标案刚一露头,国家质检总局就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充分满足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也使事件及时得到平息和解决。同时,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质量技监部门加大源头监管的力度,食品整体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质量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老百姓对质量日益重视,企业也在运营中不断加大对质量的控制。

解决添加剂与农药残留问题


   食品生产是一项良心工程,除了外包装精美,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是消费者凭肉眼看不出来的。例如添加剂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添加剂、防腐剂都对人体有害,其间有一个科学添加的因素在里面。而有些企业为了延长保质期,乱放添加剂、工业防腐剂,如果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添加了工业原料的食品,必将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就是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标准化种植方式的推广,但市场上仍存在沾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和粮食,同样,这些有农药残留的食品进入人体后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明目前的食用安全还亟需提高和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检测,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


   目前,虽然政府部门加大了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主要还局限在城市范围之内,对于农村的广大市场,还存在监管的空白地带。一是食品加工小作坊、伪劣食品生产窝点在城市里逐步失去了落脚点,却在向农村蔓延。二是农村消费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较弱。三是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同时成为了食品的重要污染源头。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不要被劣质产品、假冒作坊牵着鼻子走,而应做到主动出击,加大人力物力,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技术设备手段都要过硬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技术机构提供的有效数据说话的,如果质量监管部门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陈旧,造成食品虽然通过了检测,但潜在问题并没有被排除。目前我们质检机构的检测设备落后、老化,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加快设备更新的速度,二是要提高人员素质,并加快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利用技术优势督促、监督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自律行为,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放心食品。■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