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各行各业。近年来,由于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不到位,造成许多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党中央、国务院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视,多次强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重于泰山。为确保特种设备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六化”建设,即责任层次化、使用规范化、动态化、正规化、监督法制化、宣传全民化,以此来推动安全监察工作的全面到位。
一、设备使用管理、监督职责,促进落实安全责任制的层次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既要防止走过去政府主管部门大包大揽的老套路,又不能走入放任自流的误区。依靠设备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力量,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落实好安全责任制,使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层次化。在设备安全管理层次化工作的落实中,必须强化政府安全监察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法人在微观设备安全管理上的能动作用。要对各级政府、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设备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设备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在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上应负的责任,做出明确界定;对设备使用管理及其它相关人员在保障设备安全上所有的义务、责任和权利,也要予以明确。从而使所有与设备安全管理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在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此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设备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建章立制,促进设备使用规范化。设备的规范使用,要求设备使用单位在设备使用环节必须配备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人员,制订健全并落实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化技能的设备操和、维修、保养人员,做好设备安全使用的技术保障。要大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专家型”、工作方式“服务型”的安全监察人员。通过变被动监督向主动服务转变,用服务来促进设备的规范化使用,使设备安全隐患在规范的使用过程中自行消失,对安全隐患起到预先防范作用。
三、完善健全特种设备监管体系动态化。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监察网络和信息化网络。加快特种设备“两网”建设,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化管理,使之延伸到监督服务对象。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网络,认真清理核实数据库,确保设备的基本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符,及时更新、发布和预警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全面使用信息系统处理日常监察、检验的各项业务和工作。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保证预测、预警服务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反馈准确、高效、快捷。各级应急工作机构设立并公布报警电话和电子信箱,并逐步实现与110报警电话联网。加强使用管理和数据管理的制度监督,使之步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的动态监管水平,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健全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
四、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步入正规化。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实用性和有效性,抓紧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应对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要求做到“三个第一”、“两个准确”,即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准确作出判断、准确进行处理。应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认真缜密的研究和补充完善,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重特大事故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能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企业与职能部门应急救援预案之间的衔接,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五、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促进设备监管法制化。由于设备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机制落后,监督手段的不足和管理水平的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要使设备的监督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首先要确立法制意识实现行政管理向依法监督的转变,切实改变有法不依、以言代法的现象,不断改善执法环境。严格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严格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制度,定期检验、持证上岗率,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准用”制度。
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宣传工作全民化。许多特种设备的发生,都暴露出设备管理、使用等相关人员对设备违规使用的危害性,缺乏必要了解,缺乏起码的设备安全使用知识,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因此,设备安全的宣传教育要持之以恒,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积极开展设备安全宣传,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建立设备安全隐患举报制度,鼓励全民参与到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