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形象既是一个总体概念,也是质监队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执法等综合素质的反映,同时又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人民群众往往从执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处理来直接作出形象评价。如果我们的个别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将直接影响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自然也会影响到质监部门的权威和形象。质监部门如何在依法监督、综合管理中体现出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甘为公仆、廉洁自律的廉政形象,勤政高效、文明礼貌的办事形象,着装整齐、举止端正的仪表形象,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执法人员认真思考。
提高队伍素质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前提。执法队伍是树立质量技监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它应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要政治过硬,又要业务精通,既要成熟稳重,又要始终充满活力。因此,我们要把抓好教育培训做为执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在信念上达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境界,在修养上达到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标准,在奉献上达到为人民服务而忘我的阶段。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做到:面对富翁有平常心,面对失业人员有同情心,面对违法人员有信心,面对反复询问的人有耐心,面对礼金不动心。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执法人员尽快地熟练掌握综合法律和质量技监专业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打假治劣的过硬本领。特别是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艺术,摒弃“冷、横、硬”的工作方式,做到既和风细雨,又刚柔相济;既通情达理,又依法行政。三是提高执法人员的人文科技素质,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WTO/TBT等相关知识,鼓励执法人员通过自考、成人高考、函授等方式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创新监管模式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关键。由于质监部门特殊的工作性质,标准、计量、质量、稽查、特监等各科、所、分局都具有到企业开展工作的职能,工作之中撞车、碰头、交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言行不讲究,成了影响质监部门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体制研究与创新,当前,在监管机制上应以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为突破口,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能监管网络,牢牢抓住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不放松,在工作中有效整合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的工作资源,构建“多位一体”的综合监管模式,既要各有侧重,又不能各自为政,要从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方面多想办法,做到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的有机结合,尽量避免多头检查,重复管理的弊端。
优质服务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运行机制的变化,政府运作模式正在逐步由权力管制型向规则服务型转变。质监部门必须适应政府职能这一转变,增强执法服务意识,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深入企业举办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图片展等形式,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法规教育;对已结案的制假售假行政相对人,由案件承办人负责对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跟踪监督检查,转变其经营理念,尽全力助其兴办合法企业;对违犯市场准入法规的行政相对人,在结案的同时,由职能科室负责指导和帮助其达到办证条件,并帮其申办相关证件;对违犯《标准化法》、所产产品无质量标准或不按法定标准组织生产的行政相对人,在结案的同时,由案件承办人负责帮助其制定企业标准并进行备案。凡有国家标准的,要指导其进行标准登记并达到标准要求;对违犯产品标识标注及定量包装法规的行政相对人,在结案的同时,帮助其设计制定合法标识标注及包装定量,并完成备案;对区域内企业因其产品质量及计量、标准等问题而引发的区域外被查、被扣事件,派专人帮助协调处理,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
严格管理好队伍,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的最基本条件。人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这就需要我们从“严、考、评”三方面带好队伍。严,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内容、形式等要求进行执法,严格履行办案程序,规范使用执法文书,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适当、执法文书真实、规范,严禁以罚代管、只罚不管和罚过放行行为。严肃查处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查处案件张口要钱、重处罚轻整改、吃拿卡要等影响执法形象的问题,不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考,就是建立行政执法考核制度,把办案质量、结案率、无错案率、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到位率等作为考核执法机构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严格执法、执法水平较高、案件办理能力强的予以奖励,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执法人员坚决调离执法岗位。通过激励、竞争,促使执法人员争先学习执法业务,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评,就是通过召开行风测评会,请行风监督员和行政相对人对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罚没收入管理、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工作进行评定,共同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和形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