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山西省>>

电梯维保不能“走过场”

2006-09-21 15:3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电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而电梯在投入运行后,就成为建筑物的一个近乎永久性的配套设施,它不象其他普通商品可以随便更换。那么对其运行质量安全的控制,一个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定期进行电梯维保。

    电梯维保市场整体情况不乐观

    据笔者的调查,目前电梯维保市场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思想严重。一些使用单位领导“跟着感觉走”,认为电梯不容易出问题,不会造成大的事故,出现故障之后再进行维保也不迟,因而在管理上放松要求,对维保工作漠不关心,对维保质量不闻不问。从而也给维保单位以可乘之机,省去了许多必要的程序。
   二是维保单位鱼龙混杂,维保质量参次不齐。有的维保单位没有取得合法的维保资质,租几间房子,招几个工人,买几件工具,就开张了,利用使用单位意识淡薄或者凭借社会关系网招揽生意,缺乏必要的维保设施和场地,也未建立维保质量保证体系。其对电梯的维保仅是走走过场,维保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而遇到复杂的问题,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借鸡生蛋”——请专业人员排除故障。
   三是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存在无证上岗现象。从使用单位来说,安全管理人员几乎都未经专业培训,对电梯的安全管理只知皮毛,而缺乏专业技术层面的深层次管理,遇到问题往往是瞎指挥或者不指挥。从维保单位来说,存在作业人员未签定劳动合同,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往往出现培训的人员走了,未培训的人员来了;有证的走了,无证的来了等情况,不能持续有效保证维保工作质量。
   四是维保合同不规范,维保记录不真实。由于使用单位缺乏电梯及维保专业知识,因而在签订维保合同时,出现合同格式不统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明晰,维保项目不全面等情况,从而使维保单位对维保质量大打折扣。另外,维保单位在进行维保时,也存在记录不认真,甚至填写虚假的记录等现象,达到减少维保次数,降低维保成本的目的。

    五措施改变现状

    综上,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安全工作无小事。要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正反面典型案例以及电梯相关知识,使使用单位增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视,切实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使维保单位摒弃侥幸心理,实打实照规程标准开展工作,保证维保质量。
   二是建立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台帐,严格备案管理。对辖区所有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进行摸底登记,分别建立台帐。记载清楚单位名称、资质状况、人员状况、设施设备的登记编号、检验等情况,并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对新单位要严格实施行政许可制度、登记备案制度,规范管理。
   三是强化现场安全监察,严厉打击违章作业行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开展巡查。发现违章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对隐患问题要严格督促整改,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实施回查,确保整改到位。
   四是加强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相关单位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积累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并建立专业人员培训考核档案,考核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保证工作质量。
   五是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强化企业自律。每年安全监察部门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明确安全目标,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同时,增强维保单位诚信意识,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做好维保服务,保证电梯安全经济运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