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安宁区委、区政府日前联合召开“质量兴区”工作会议。会议敲定了安宁区“质量兴区”活动的主要目标:用5年时间,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催生和培育2个“中国名牌”产品。
5年实现3大目标
根据兰州市“质量兴市”活动的总体部署,安宁区政府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质量兴区”活动的目标:
一是到2006年底,全面建立辖区打假责任制,力争不出现量大面广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与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使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通过质量、安全、环境等体系认证,开展质量体系评价,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工业产品,使产品标准标准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引导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产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生产;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ISO10012国际标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计量保证能力确认和计量合格确认,培育1家通过计量保证能力确认的企业和5-10家计量合格确认企业。
二是到2008年底,实现安宁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使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85%以上,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加快中小型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步伐;新增1户计量保证能力确认企业和10户计量合格确认企业;力争使全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70%以上的产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努力培育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甘肃名牌”产品。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保证其有证生产。
三是到2010年,实现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赶上或超过周边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的目标。保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80%以上的工业产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通过质量、安全、环境等体系认证,中小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再培育1个“中国名牌”产品,新增3个“甘肃名牌”产品,确保实现计量保证能力确认的企业和计量合格确认企业分别比2008年增加1家和10家的目标;并全面落实政府打假责任制,建立一支业务精通、高效廉洁、反应快度、敢于碰硬的稽查队伍,建立全区质量技术监督12365举报投诉网络系统,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和召回机制;强化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推进服务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全面提升交通、商贸、旅游、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信息咨询等行业的服务质量。
建立“质量兴区”的长效机制
安宁区政府提出,要按照“打好一张牌,构建两个平台,走出一个整区开发、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开展“质量兴区”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强化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利用“3.15”和“质量月”活动,积极开展质量法规宣传活动,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大力开展质量研讨和管理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理念和国际眼光、善于整合质量资源的企业家。同时,要立足于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安宁“质量品牌”。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和贯标认证工作,为培育价值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奠定基础。
其次,要立足于增强技术竞争力,强化企业质量基础。为非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做好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质量检测能力不强、计量和标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另外,要立足于增强环境竞争力,大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围绕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打假活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企业是“质量兴区”活动的主体。为此,安宁区政府提出,在“质量兴区”活动中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制意识,全面建立企业质量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引导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包括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工艺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手段,确保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精确可靠,从源头上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积极开展企业认证工作和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六西格马、零缺陷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