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德州中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真是好事连连:5月5日,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鸣响了全国玻璃钢行业国外上市的第一锣;与长期技术合作伙伴——中国重汽集团前8个月的供货量达10余万件,超出去年的总量;7月份,与新发展的合作伙伴——安徽华菱集团第一期签订了10000套,销售额近亿元汽车配件的供货合同;8月22日,公司再次接下了为中国重汽集团专门出口俄罗斯的250余套汽车覆盖件的加工合同。公司副总经理李中岳高兴地说,多年来,质监部门实施的“在质量责任心的天平上”的帮扶,着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中央空调德州造,产业基地在武城”是德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提出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之一。山东武城县玻璃钢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县玻璃钢生产企业达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0余家,年产量近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玻璃钢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被中国玻璃钢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在此基础上,该县整合玻璃钢、橡塑、金属部件等传统产业,形成了集聚效应大、产品集中度高、市场覆盖面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获得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称号。目前,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42家,销售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美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汽车生产厂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产值49亿元,出口供货值8500万美元。
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质量技监局实施的“在质量责任心的天平上”的帮扶工作,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在了点滴的行动中。武城县质量技监局选派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人员帮助企业先后建立起了原材料检测实验室,对检验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现场对检验检测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最终使企业产品在经过第一道加工生产环节后,得出的三个试件的理化数值与进货方提供的试件数值准确统一。与此同时,帮助企业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原材料进货验收制度、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制度、产品质量记录台账制度、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
此外,针对玻璃钢行业部分产品,如风机、空调器、风机盘管等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情况,该局积极制定帮扶措施,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一是向全县玻璃钢生产企业广泛宣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有关玻璃钢产品的法律法规,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程序。召开生产玻璃钢产品的企业座谈会,使企业充分认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重要性。二是根据全县玻璃钢生产企业比较多的情况,对企业实施了“阶梯”管理: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帮其单独办证;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对它们进行整合,组建一个大的集团公司,促其发展,使其尽快达到取证要求;对那些不具备办证条件生产玻璃钢产品的小作坊,一方面免费提供人员、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促其另辟行业规范发展,一方面取缔个别严重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从而有效维护了武城玻璃钢行业的形象。目前,已有武城中立、顺凯风机等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绿色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