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总局把今年继续定为食品安全年,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一号工程。青岛市质监局李沧分局按照国家、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把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该局以建立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为主线,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构建“事前保证和事后监管相结合”的闭环监管机制,落实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大小、技术含量高低、生产条件和质量保证能力水平的高低等情况,突出监管重点,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监管。
该局首先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监管,严把“三关”。一是卫生关,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卫生监管。二是入厂关,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原料入厂关。三是出厂关,即出厂产品必须检验合格。
其次,该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大米、小麦粉、植物油、酱油、食醋等“老五类”发证产品,以及对肉制品、冷冻饮品等“新十类”发证产品无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三、组织开展以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违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全面掌握本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情况;二是摸清食品添加剂的来源;三是仔细检查食品添加剂有无质量问题;四是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添加剂,并要求2006年开始申证企业和获证企业必须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四、大力规范和整顿辖区内豆制品市场经营秩序。青岛市质监局李沧分局成立了整顿和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专门人员、车辆、集中时间进行检查整顿。在这次整顿和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秩序工作中,根据国务院对政府部门职能划分的规定要求,青岛市质监局李沧分局将在区域监管生产领域中发现的6家无证豆制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名单已经报告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建议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