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质量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产品档次低。目前,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不足60%;重要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平均低于55%。
二是产品可靠性水平不高。我国产品以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居多,即大路产品,名优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物耗、能耗高的产品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可靠性水平不高,造成产品故障频发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以食品加工领域为例,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食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大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步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由于许多企业生产环境条件差,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三是生产过程中不良品损失较大。从近几年国家监督抽查的情况看,始终有20%以上的抽查样品不合格,而这些不合格品往往是经工厂检验认为合格后,入库待销或者是已经进入市场正在销售的产品。由于不良品损失较大影响了企业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是我们没有明确的自主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不多,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也不多,特别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著名品牌。
五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当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在一些地区蔓延,参与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人员日趋复杂,手段更加隐蔽。建材、农资、食品等重点产品的打假形势还比较严峻。
六是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质量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来,与汽车、住房等高档商品有关的质量投诉,特别是群体投诉,有持续上升趋势。
分析原因,这既有认识问题,又有管理问题,也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质量工作的实际看,在企业层面,一些企业还没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管理薄弱,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基础不牢;在地区层面,少数地区和部门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质量和速度、效益的关系,没有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结构、改进质量和提高效益上来;在社会层面,全民质量意识还有待提高,质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