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市局注重坚持“五结合”,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收到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是:
坚持把向政府及时汇报情况与强化企业自律相结合,发挥监管的联动效应。及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向辖区政府汇报,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沟通和交流,由政府主动协调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质监部门开展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强化企业自律,每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与质监部门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使企业认识到自己是第一责任人,增强守法意识。
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日常监管突出了整治重点:今年以来,确定了小麦粉、棉籽油、肉制品、饮用水等4类食品为全市重点监管产品;尤其在小麦粉的专项整治过程中,有6家小企业被依法申请予以注销,另有48余家小麦粉企业被勒令停业停顿,整治后全市小麦粉的抽样合格率高达90.2%,在省进行的抽查中,该市抽查合格率高达100%。突击抓好系列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可能涉及“苏丹红”产品、食用植物油、禽肉制品等企业,进行了严格整治,确保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安全。
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推进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帮助企业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为换证企业进行审查和上报,确保企业在证书到期前能够重新取得资格。到目前为止,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张数已达403张。同时,对所有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化验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做好服务工作,保证了企业出厂检验能力。
坚持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与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奖惩机制相结合,推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托定检软件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并对各单位上报情况每季度进行考核和通报,方便查找和监管相关企业。该局还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继续把食品企业按信用体系分为ABCD四个层次,进行分类监管。
坚持把提高监管人员素质与对其监管相结合,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保障能力。一是提高监管人员素质。许可证条例颁布实施生效后,先后组织了3次专门的培训,分别对市局机关工作人员、各县(市、区)局科级以上干部、有关执法人员和与食品监管有关人员进行了宣贯,夯实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人才基础。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及监管人员的管理。各监管责任人与单位主要领导重新签订责任状,并对即将获证的企业采取了集中回访制度,强化了对审核员的监督。三是完善了《德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关键时刻各单位能够相互配合,及时处理好发生的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另外,还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等宣传媒体作用,今年以来全市质监系统在各级媒体发表食品安全工作的稿件500余篇,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