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格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进入7月份以来,临邑县质监局集中力量,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摸清底数 分类监管
为全面调查摸底,临邑县质监局依靠地方政府,依靠基层,充分发挥“三员”的作用,对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食品种类及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小企业小作坊是否处于停产状态,或者本地注册异地生产的,均要纳入调查范围,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掌握本辖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数量、证照情况及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企业基本档案,实行动态监管。
明确分类 区别监管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是否证照齐全将本辖区内的企业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三证齐全”,规范提高。对获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进行监管,对于产品质量好的,要作为“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对象进行培育支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
“无证生产”,严格查处。对有证有照但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已纳入制度管理产品的企业,要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无证生产的,要依法查处;对生产条件不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且地处偏远地区的企业,纳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监管,要通过整治和帮扶,逐渐满足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备的质量安全控制基本条件。
“无证无照”,坚决取缔。对没有营业执照和或卫生许可证的企业,一方面督促引导其尽快获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使其纳入监管范围和视野;另一方面将企业名单报告当地政府,提请当地政府对拒不申领证照的企业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取缔。
明确任务 重点突破
重点问题。结合本地区食品生产的特点,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产品和重点问题。要将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三无”食品和生产环境脏、乱、差作为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如肉制品加工企业使用工业沥青脱毛、使用病死畜禽做原料的问题;罐头等食品超范围使用防腐剂的问题;酱腌菜、蛋制品及酿造食品企业非法使用工业盐的问题;小麦粉、方便面、米粉中超量使用氧化苯甲酰,超范围使用着色剂日落黄,非法添加着色剂二氧化钛、处理剂溴酸钾、增筋剂硼砂的问题;糕点中超范围使用蓬松稳定剂明矾的问题;粉条中超范围使用色素亮蓝,超量使用漂白剂二氧化硫的问题;葡萄酒中超范围使用着色剂苋菜红、甜味剂的问题。
重点地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地区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特别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确定的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地区。确定一批重点整治的地区及重点整治的小企业小作坊,使该县小企业小作坊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切实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使该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依法经营意识显著增强,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食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止,散、乱、差的现状得到初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