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中、超市里,种类繁多的定量包装商品琳琅满目。小到一袋小食品,大到一桶油、一袋米,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时,往往会根据其标注的计量来选择同一种商品中哪个量多,哪个更实惠。而通常,面对精美的包装,很少有消费者去怀疑商品包装上的计量标注到底准不准确。
那么,市场上包装精美的商品计量是否存在着“缺斤短两”现象呢?从最近抽查市场商品的情况来看,问题还真不少!张店质监分局计量科近来对张店区域内的米、方便面、食用油、小食品、调味品、饮料、洗涤品等进行计量抽查,共抽查企业53家,商品83批次,合格52批次,合格率63%。其中方便面、酒、奶粉合格率为100%;而小食品的合格率仅为50%,调味品合格率为31%,洗涤品合格率为76%,饮料合格率为82%。
从企业类型和商品种类看,计量不准的小食品、调味品多出自小型企业。小食品、调味品等通常标注净含量较小,需使用精度较高、量限较小的计量器具,而这点往往是厂商所忽略的问题,所以造成了净含量不合格。从生产和流通领域来看,部分经销企业,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进货把关不严,不对经销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进行检测,致使一些净含量不足的商品进入了流通环节。此外,由于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特殊性,使得贸易双方不直接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进行称量,只注重件数,也是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包装商品时不要被商品精美的外包装所迷惑,认为包装精美的商品就一定是计量合格的产品,要睁大眼睛,看看精美包装的商品是否存在着缺斤短两的现象,强化维权意识,与质监部门一道为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有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