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甘肃省>>

希望的田野 —临泽县质监局农业标准化工作纪实

2006-08-03 15:34: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6月的河西走廊,绿意葱茏,万象更新。
   6月30日,采访车从高台县城向东行使了约半小时,就进入临泽境内。在倪家营乡汪家墩村三社,记者看到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版本”:干净的柏油路是小小村落的中轴,两旁是泛着青色的“U”形渠,渠旁是统一规划的花园,花园里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花园的后面是黑色的铁艺栅栏,栅栏后是造型别致、整齐划一的住宅,粉红色的墙壁勾着蓝边,深红色的房顶上凸出蓝色的天窗,宽敞的玻璃窗映着晨曦的金光;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发生的巨变。
   随行的张掖市质监局陈策欣喜地告诉记者,这里是临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标本”。
   临泽是甘肃省的一个农业大县。2005年,该县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2亿。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缘何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县委书记康清骄傲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实施标准化战略,临泽的发展肯定没有这样快,如今临泽经济能够实现一年一大步的发展目标,质监部门的工作功不可没。”
   临泽县质监局局长李国耀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一直处于“广种薄收”的怪圈,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临泽也不例外。因此,农村要发展、农业要增效、农业要增收,就必须按优化生产要素的要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要做到这些,按照国际惯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惟一的选择。
   临泽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李国耀告诉记者,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起步阶段,临泽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建设特色、绿色农业大县和农作物制种强县”的战略构想。
   对此,该局按照“组织生产产业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用工业化和企业化发展的思路谋划农业生产,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分散种植向集约化生产、自产自销向订单生产的转变。
   制种、番茄、红枣、草畜是临泽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2002年,临泽县质监局就起草了《临泽县农业标准化规划(2002-2006)》,明确了制种、番茄、红枣、草畜四大标准化工程的责任单位、计划时限和保障措施,形成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合力。在质监、农技、畜牧和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制种玉米栽培、红枣模式化定植、日光温室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番茄种植、工厂化养猪等2个地方标准生产和11项技术规程蓬勃出炉。和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改变了该县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形成了农、林、牧多头并举的喜人局面。
   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该局还积极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已建设了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点,1个高标准工厂的化养猪示范点和1个标准化的奶牛养殖示范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面积达到1.5万亩,使粮食、蔬菜、草畜、红枣等主要农产品都实现了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全县以玉米制种为主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8.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6%。
   针对分散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临泽县质监局还积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推动了制种产业及其加工企业的大发展。该县奥瑞金、绿源、长城、敦煌等种子公司通过推广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率先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生产,使企业规模与日俱增、企业效益连年翻番。李国耀介绍说,现在,临泽县精品玉米制种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临泽制种每年的丰歉,直接影响全国的种子市场价格。每年收获的季节,临泽县工业园区宽阔的马路上,每天到制种企业交种子的农用车就会排成“长蛇阵”,这种壮观景象能整整持续一个月。该局副局长刘光杰告诉记者,标准化战略助推了临泽县制种业的空前发展,而制种业的壮大又极大地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如今,农村养殖业也成了临泽农民的一大财源。新华镇3个村和周边乡镇的部分养殖大户,采用新技术生产规程后,千头养猪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1个增加到9个,倪家营乡户均养牛达到5头以上,鸭暖乡古寨村一农民去年养殖收入达到了1万元。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该县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统计显示,标准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5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质监部门的努力下,临泽以种子加工、番茄加工、玉米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农村处处呈现出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日益富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好兆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