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山东省>>

标准“搭桥” 瓜籽旺销

2006-08-02 08:0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炒瓜籽,行当小,可利不薄。”近日,笔者来到山东省夏津县南城镇姚寨村,瓜籽加工大户王庆水高兴地说。姚寨村是远近文明的“瓜籽加工专业村”,全村上百户人家长年从事瓜籽加工和运销,靠炒瓜籽走上富裕路。王庆水联合7户村民入股建了一个葵花籽加工厂,一年下来,每家纯赢利上万元。啦起“炒”瓜籽赚钱,农民们都说多亏了生产上的“标准化”。
    姚寨村很早就有加工瓜籽的传统。近两年,随着加工户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村里统一规划了“瓜籽加工综合贸易小区”,加工瓜籽的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实现瓜籽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县质监、科技等部门多次深入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并根据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帮助村里制定了《优质瓜籽加工标准化生产规程》,从瓜籽的购进、筛选、炒制、装袋等各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并帮助村里成立了瓜籽购销协会,派出20余名市场信息员奔波全国各地,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使瓜籽加工长盛不衰。
   随着标准化加工技术的推广普及,姚寨村瓜籽加工流程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过去的炒锅已被先进的电炒箱所取代,加工点也从本地拓展到北京、河南、河北、内蒙、东北三省等16个省市自治区,产品发展到葵花籽、西瓜籽、南瓜籽以及橘味、香蕉味、五香、原味等五大系列十几个品种,并注册了“爱康”牌商标,同时开发出一批批精包装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该村炒制瓜籽因新鲜味美,质量上乘,其产品一直畅销省内外大市场。到现在,因炒制瓜籽,全村几乎户户都参与其中,从业人员达600多人。该村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户就达到了总户数80%以上,有的户年收入在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从事炒制瓜籽的技术工人,月收入都不下800元。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