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7月15日重新发布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对棉花异性纤维的监督处罚办法: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登记、数量,或者对收购的超出国家规定水份标准的棉花不进行技术处理,或者对所收购的棉花不分类别、等级置放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主要来自棉花的采摘和交售环节以及收购加工环节,混入异性纤维对棉花来说是严重的质量缺陷,与此同时使国内棉花市场也深受其害。因此有许多用棉企业舍近求远使用进口棉,放弃使用国内地产棉。
异性纤维和色纤维在纺织业俗称“三丝”,其主要危害是:1.影响棉纱及其制品的质量。混入棉花中的“三丝”具有纤维属性。他不仅在加工过程中难以清楚,而且在除杂工序中易被拉断或者被打碎成无数的纤维细小疵点。漂染时,布面暴露出多种色疵,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纺织企业由于“三丝”而造成的本色布和印染布降级等的情况严重。2.给用棉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三丝”造成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棉纱及其制品的国际国内销售;另一方面,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尽量减少由于棉花含“三丝”带来经济损失和质量信誉下降,纺织厂不得不花大量人力在棉花投料前逐包逐根挑拣,无形中加大了成本。3. 影响到国产棉花的使用和棉纺织品的出口。
“三丝”防不胜防,令纺织企业苦不堪言,使得国内不少棉纺织企业转而使用外棉;另一方面,采购加大了国家外汇开支。为了维护国内用棉企业的经济利益,保证国内棉花市场及纺织品出口的正常运作,德州市纤维检验所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希望能在源头遏制住“三丝”的产生:1.棉花采摘、交售环节,禁止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使用有色的或非棉性线、绳扎口。2.是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发现混有异性纤维的棉花,必须挑拣干净方可收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