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销售的面粉是昨天刚进的,面粉增白剂含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有面粉企业和质监部门的相关证明。我这里还有一本进货登记簿,上面记录着进货渠道、产品种类、进货时间、保质期等等,随时可查。”7月20日上午,在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黄官屯村一个体商店里,经营户李茂盛详细地给笔者介绍说。该县质监、工商部门联手,在全县农村超市、“小卖部”推行“进货登记簿”制度,为避免劣质商品流入农村又上了一道“防”。
农村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经销者的进货渠道有关。为了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夏津县质监、工商部门在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农民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又指导帮助全县农村商品经营业主建立健全了“进货登记簿”,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借鉴户口登记管理办法,对其销售产品的进货渠道、保质期、有效期等记录在案,诚信经营,守法致富,不进、不销售劣质商品,保证农民放心消费。在他们的倡导下,广大经营者积极响应。
县质监、工商部门各负其责,则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的办法,对“进货登记簿”与其实际货架上的商品质量进行对照检查;对隐瞒登记情况,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依法进行严格处罚;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门店给予媒体通报,从而有效地净化了农村消费市场。据县消费者协会提供的信息,到目前今年全县农村消费品质量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