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横跨内蒙、河北、山东三省的奶粉制假大案,在山东滨州等地药监、质监、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协同作战和大力配合下,终于在短时间内成功告破。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处中……
今年五月下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县查获了一批东方牌“脑白金加锌补钙奶粉、“高钙中老年奶粉”和“全脂中老年补钙奶粉”,包装标识为:内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和山东东营市广饶东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经检验,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接近零。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劣质奶粉核查的紧急通知》。因广饶县与滨州市毗邻而居,劣质奶粉流入的可能性非常大,滨州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博兴、邹平、滨城、阳信、沾化、无棣、惠民等县区的食品药品、质监、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迅速展开各自辖区联合行动,以辖区内生产经营乳制品的企业、市场及零售经营户为重点,对标识为“内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广饶东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字样的奶粉进行拉网式检查……
劣质奶粉案件发生后,山东省食品药品、质监、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各方力量进行了调查。经查,东营市广饶县东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2年8月7日核准注册的,已于2003年停产,执照已被吊销,广饶县质监、工商、公安部门对其经营场所检查时,没有发现任何与奶粉有关的加工机械、包装和原料,所谓的“内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广饶东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根据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经销商提供的线索,该市一名叫“王老大”的供应商经常送货,但执法人员并未找到其人。至此,案件限入了僵局。
6月3日,随着“王老大”真实身份的明朗化,案情有了重大转机,内蒙古清水河县公安局办案人员通过排查,了解到“王老大”真名叫王志义,玉泉区公安分局在对王志义住所进行搜查时,发现了印有“广饶东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但未发现与制假有关的证据。
根据案件的重要性,内蒙古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东方”牌假奶粉案件专案组,进一步追根溯源,深挖假奶粉的加工窝点。6月7日上午,根据王志义供述的进货渠道,专案组赶赴河北省霸州市,寻找另一涉案人员米建成,寻找未果。6月10日,专案组赶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与广饶县人民政府、东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交换了意见。11日,河北省霸州市警方通知专案组已将涉案人员米建成抓获,于是,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返回河北霸州市提审米建成,另一路继续留在广饶县进行排查。当日下午4时许,米建成交代“东方”牌奶粉、葡萄糖晶和“宝元”牌奶粉(标示生产企业为黑龙江漠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都是广饶县的孙津然提供的。在广饶县警方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孙津然被抓获,但孙津然拒不交代生产假奶粉的事实。
6月15日,专案组押解孙津然、米建成、刘俊玲(米建成的合伙人)返回呼和浩特市。专案组历时11天,辗转河北、山东两地,行程4000多公里,终于捣毁了生产和销售“东方”牌假奶粉的“黑窝点”。经查,孙津然于2002年6月注册登记了广饶东方乳业有限公司,2003年1月因城区改造,该厂址被建成广场,此后一直未进行年检,2005年底被当地工商部门注销。据孙津然交代,内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是其编造的,该公司根本不存在,为的是打内蒙古绿色、无污染的幌子欺骗消费者。
为了达到长期制假的目的,孙津然采取多品种造假的手段,在查获的货物中不仅有“东方”牌系列中老年奶粉,还有“宝元”牌奶粉和葡萄糖晶。由于孙津然没有留下有关原料购进、生产数量等方面的记录,从2003年1月开始制假到2006年5月被发现,其制假的准确数量和流向难以确定。孙津然只承认生产了“东方”牌假奶粉约200件(每件24袋)、葡萄糖晶约300件(每件20袋),“宝元”牌假奶粉(标示的生产企业为黑龙江漠河乳业有限公司,也是其编造的,该公司也不存在)约400件(每件20袋)。据孙津然供认,其生产的假奶粉,大多数通过米建成、刘俊玲销往各地。山东省莱西市销售了10件“东方”牌不合格奶粉,沈阳市、长春市销售了一部分“东方”牌葡萄糖晶,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