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孔”闻名于世的曲阜城区蛋糕坊达70余家,04年纳入定检,合格率为54%,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菌落总数、水分和营养成分含量上,经过分析,生产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规范(不带口罩、手套),加工区域防护不规范,计量不准造成配比不合格。针对这种情况,济宁市局和曲阜市局积极帮助制定整改措施、上门现场指导,经过整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05年曲阜蛋糕坊抽查合格率为85%,合格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
这是济宁市局服务“小作坊”、“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事例,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其中“小作坊”、“小企业”4200余家,从业人员12576人,近年来,济宁市局致力于服务“两小”发展上,有效引导“两小”企业规范经营,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使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逐步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在“两小”的监管重点,该局围绕是否有利于责任的落实、是否有利于提高区域监管的有效性的原则,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行了“全面监管模式”和“专职巡查模式”两种区域监管的模式。全面监管模式即成立监管科,全面履行监管等六大职责、行政执法及产品质量的定期监督检查抽样,其它个科室给予指导、协调和技术支持。专职巡查模式即确定专职巡查人员、负责日常巡查,专职巡查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发现应当发现的问题和服务需求,但不负责问题的处理和服务的提供,各科室、专职执法机构、技术机构原有职能基本不变,并组成个监管责任区监管小组,履行区域监管其余五大职责、巡查问题的查处和服务的提供。两大区域监管模式规范了“小企业、小作坊”生产行为,大大降低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监管是基础,引导是手段。针对“两小”企业产品无标准,工艺无标准的实际和单个企业不太愿意,或者制定不了标准的情况,济宁市局按照产品类别,制定了通用的济宁市地方标准,组织“两小”企业召开标准宣贯会,要求“两小”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同时,将“两小”企业的产品纳入定期监督计划,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进一步增强“两小”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济宁市局统一印制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从质量、计量、标准、安全以及原材料把关、生产关键控制点、出厂检验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两小”企业做出质量安全承诺,自我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逐步加大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并对全市87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备案,有效控制了“两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避免滥用现象。
经过引导和帮扶,“两小”诚信守法意识、质量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企业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普遍得到提升,全市近500家企业达到了生产许可发证条件,85%的小麦粉生产企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