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安市局高新区办事处全面实施电子化区域监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制约区域监管中监管信息、人员素质、监管效率、监管质量四大难题。
一是监管信息不系统的问题。我们实行的区域监管,是对传统监管模式的一种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解决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才能管好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区域监管就达到了它的目的。区域监管,管什么,就是管企业,既要管大企业,也要管小企业、小作坊。企业管什么,就是管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等各个方面,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执行什么标准、多少计量器具、多少特种设备、质量管理情况怎样,产品质量水平如何等等,这些基本信息是我们开展区域监管的基础。现实工作中,这些信息并不全面、不系统。虽然我们建立了企业档案,但是纸质档案是静态的,比较分散,比较零乱,不系统,不直观,应用性差,不能适应区域监管工作的需求。电子化区域监管系统的信息储存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简洁、直观、监管工作必须掌握的信息。
二是人员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应该说,区域监管对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求监管人员具备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行政执法等专业知识,也要求监管人员熟悉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相关知识,要成为多面手、一专多能型的人员,否则无法对企业实现有效监管和服务。实际上,要求监管人员既要熟悉食品、化工、建材、机械等各行各业的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相关知识很困难,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电子化区域监管系统的后台支持功能可以对这一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三是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区域监管机构是小机构、大服务,几个人管几个乡镇、上百家企业,要建好企业档案,抓好两个安全,还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发挥质监工作有效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效率是关键,工作效率不高,很难完成监管任务电子化区域监管系统可以提高巡查效率,确保监管任务的完成。
四是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对企业监管到位,如何使监管不流于形式,如何规范监管人员行为,传统监管很难对此实施有效控制。电子监管的标签确认、电子签名、流程管理等功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监督管理更科学,监管更有成效。电子化区域监管系统解决了制约区域监管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区域监管工作增加了活力,提升了档次,使监管更全面、更有效。职能化电子监管手段,为区域监管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精细管理和科学管理变成了现实,促进了区域监管工作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