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福建省>>

吉百利召回问题巧克力引发的思考

2006-06-28 10:1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23日宣布召回百万块巧克力的吉百利公司,本月25日正式对媒体发出声明称“吉百利在英国的召回行动不会影响到中国”。声明中表示此次召回的巧克力全部是由下属一家英国工厂生产且仅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销售,并未出口到其他国家,因此任何其他市场上的吉百利产品均未受影响。(2006年6月27日《泉州晚报》)

   在去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透露,从2001年4月到2005年12月底,国家质监总局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21亿元,保守估计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庞大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近期,很多媒介就苏丹红、雀巢奶粉碘超标、索尼六款不合格相机、吉百利召回巧克力等事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在文中指出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其根源在于执法机制不健全。
 笔者长期从事质量技术监督职责范围特安、标准、质量、计量、认证产品的执法工作,就“假冒伪劣产品为何屡禁不止、屡查不断”谈下个人几点想法:
 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增加税收、创造宽松环境为由所设置的相关制度,给制售假劣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转移违法产品的机会。此外,有地方尤其是村、镇一级干部法律意识不强,对质监、工商部门的执法检查设立关卡,百般阻挠,这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难度。
 推委扯皮现象严重。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经常出现“九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小草帽”的现象,这固然有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因素,但重部门利益漠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思想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因素。
 百姓的威权意识有待提高。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百姓不了解、不清楚部门职能所在,就无法谈得上投诉。
 企业忽视安全。企业片面追究利益,管理意识不强,行业自律缺乏管理。笔者辖区内今年共办理各类产品违法行为100件,查处各类假冒伪劣产品货值将近200万元,很大程度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不了解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政府领导品牌观念不强。政府在重视招商引资的时候,却忽略了品牌的打造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对技术机构的作用没给予相应重视。福建省晋江市委、市政府在这点上就先知先觉,提出了“品牌立市,质量兴市”的口号,即宣传了晋江打造了城市品牌、树立了“品牌之都”的良好形象,又取得了县域经济的巨大成功。这值得借鉴。
 此外,传媒应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打假扶优工作,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和谐统一的消费和投资环境作出更多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