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鲜桃下市的大忙时节,6月13日笔者来到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李楼村村民李建国的30亩桃园,他兴奋地说:“你看看,这桃子离上市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就让广东客商预定光了,而且每斤价格比市场价还要高0.1元。这可要感谢政府给了咱农民‘汉光’这个好品牌。”自豪感溢于言表。
作为农业大市的枣阳市,过去由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该市的农产品品质虽优却名气不大。为此,他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生命线来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先导和法规督导,倾力打造“品牌农业”,使“品牌”演绎转化成“高效”。
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上,该市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并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和标识上市,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挂牌亮证经营,并依托重点协会、重点基地和大型市场,使品牌农产品价格平均高于其他农产品价格25%以上,让农民在效益对比中主动选择品牌农产品生产。经严格审核,全市共向农民发放“放心菜”、“放心面”销售证2000余个,给2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授予市场准入资格,并把20余家尚未达到标准的企业拒之门外。在法规督导上,该市在3年内共查处了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劣质农产品案件6起,并将这些典型案件曝光。
该市还利用“专家讲师团”和乡镇农校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平均每年培训品牌农产品生产能人600名以上。他们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和“科技组织+协会+农户”等形式,让农民按照龙头企业和科技组织的技术指导从事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扩大覆盖面。3年来,全市共引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组建了以科技组织为主的农村专业协会87个。依靠这些载体,全市打造了生猪、优质稻、瓜果、蔬菜、面条、香菇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9个,联结农户15万余家,使80余万农民成为品牌农产品生产的主体。
目前,枣阳市按照绿色、无公害等标准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34万亩;有2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章陵”牌面粉、“平林”牌优质稻等6类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末,这个市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为113.6万亩。仅靠品牌拉动的影响,去年该市农民增加收入总额已达3.4亿元,今年1至5月为农增收达1.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