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在城乡结合部、村镇、偏远地区的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生产设备简陋,质量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多,一直是质监部门监管的难点。为了创造一个令人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会昌县质监局采取七项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监管重心下移,把监管重点深入农村,深入城乡结合部,在村、乡、镇这些食品小作坊集中地加强监管。
二、是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要摸清本辖区小作坊的数量、所加工产品的类别、规模和质量状况,然后建立详实准确的质量档案,并且实行动态管理。具体实施进乡、进村、进小企业,挨家挨户登记造册,摸清本辖区食品小作坊数量、所加工产品的类别、质量及使用原材料情况,并建立准确的质量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首先,对“三无”(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小作坊坚决依法取缔。其次,对于农村、偏远和交通闭塞的地区的小作坊,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实际需求,允许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作坊继续经营,但将加强监管,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签订责任书和质量承诺书,要求企业自我约束。即在建立档案基础上,食品小作坊要逐一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责任和质量承诺书,要求企业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在食品中不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QS标志、不虚假标注生产日期。
五、是加强后续监管,采取巡查、回访、年审、抽查等措施加强小作坊的监管。同时加大整改力度。对落实整改不力、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质监局要责令停产整顿。
六、是限定区域销售,掌握流向、严防事故。对处于农村、偏远地区、交通闭塞地区的,已经领取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但又不具备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小作坊,应该严格查处。但是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可以放宽无证查处时限,采取限定区域销售的办法,掌握销售流向,严防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七、是完善“两员一图一表”措施,强化源头治理与监督力度。两员即:质监部门聘请的食品安全协管员、监督员;负责检验小作坊企业出厂产品的检验员。一图即:食品加工企业的分布图。一表即:监管人员的责任表。质监部门通过规范“两员”管理,强化“一图”监控,实行“一表”责任追究,建立起食品小作坊长效监管体系,达到源头治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