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18日,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组织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对随州市国家级万吨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十万亩大蒜示范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考核验收小组一致认为,示范区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通过验收。据了解,2003年上半年,随州市争取到了国家级万吨食用菌和省级十万亩大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项目承担单位。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该局制定了服务措施。
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使实施农业标准化成为企业和农户的自觉行动。
培养技术骨干。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宣贯有关食用菌的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测标准,讲解香菇黑木耳、双孢子蘑菇、白灵菇、鸡腿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为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
制定标准。围绕万吨食用菌、十万亩大蒜标准化示范项目,积极组织林业、农业、食用菌协会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充分发挥随州市海斌菌种厂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验、食用菌技术开发等复合性基地于一体的技术优势,深入农民调查走访了解黑木耳、香菇的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同时广泛收集有关的技术质量管理和流通信息,并根据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了《袋料香菇秋季栽培技术规程》、《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
推广标准化种植经验。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农户的成功经验,向全社会推广展示农业标准化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增效等方面的成果,提高企业和广大农民学标准、用标准的积极性。
严格执法。深入开展以送《标准化法》下乡、送质量信息下乡、送真品下乡、打假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四下乡”活动,加大对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食品、饲料、农机具及配件等农资产品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用于食用菌、大蒜生产。
增强自身的监测能力。筹集资金125万元,建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检测关系人身安全,人体健康的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对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和采用国际标准标志的农产品予以保护。
此外,该局还通过质量管理协会、标准化协会等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市场服务,实现农民和市场特别是市外市场的有机结合。两年多来,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逐步形成了品种优良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经营产业化的标准化生产格局。2005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1.8万吨以上,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占全市创汇额的60%;大蒜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101778亩,产值2.08亿元,大蒜产品出口创汇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