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质监推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举措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宜城质监局充分发挥部门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推出了“四大工程”共20条惠农、便农措施,以促进我市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增效。
实施“培育现代高效农业工程”
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增效问题
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扶持蔬菜、林业、瓜果品、畜禽、食用菌、水产、优质稻麦、油料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培育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地产。重点加强流水镇(西瓜、香姑)、王集镇油菜、孔湾(白菜、冬瓜)等襄樊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尽早进入国家级示范区笼子,使80%以上的主要农作物实现标准化种植
同时,该局规范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等级、包装标识等相关标准的实施,围绕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监督三个关键阶段,狠抓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重要环节,以农业产业化催生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实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工程”
着力解决农业质量效益问题
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做好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等基础性工作,解决乡镇企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大力振兴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镇(办、区)企业,重点扶持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引导和帮助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品牌效益型的路子,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此外,该局还做好“TBT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为农业出口企业提供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相关信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提出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农业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
实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程”
着力解决坑农害农伤农问题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抓住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其零部件等重点产品,抓住春耕、秋种和三夏期间等重点时节,抓住大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乡、村、农资集散地、仓储点和经营单位等重点环节,彻底封堵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集中整治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
严肃查处坑农害农的五项违法行为:生产有效含量不足的化肥和农药违法行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农药违法行为,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磷肥、复混肥违法行为,掺杂、使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行为,利用标识进行质量欺诈违法行为。
加大对食品、建材、地条钢、黑心棉等重点产品,以及农村“小锅炉”、“土锅炉”的监管力度,及时向农民群众公布伪劣农资黑名单重点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程所需建材产品的质量,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打假过程中,该局还向农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宣传农资产品相关技术标准,传授辨假识假的基本常识,引导农民选购优质农资产品。同时,该局还充分发挥12365热线的作用,主动接受农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和监督,认真做好来电、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
实施“深化农业教育培训工程”
着力解决惠农富农基础问题
倡导“走出机关下基层,下到基层进车间(农田)”的务实作风,通过定点挂钩、逐步推进、落实责任、量化评估等办法,深入开展“1+1结对共建”活动,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送文明”活动。同时,该局还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网络信息服务,开辟服务“三农”专题栏目,与农民、民营企业建立互动机制,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民企发展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从而使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常化、长效化。
期间,该局还利用“3.15”、“质量月”、“农资打假下乡”等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质量常识、质量标识和维权渠道,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安全、健康、科学的消费意识,主动拒绝假冒伪劣产品。此外,该局还对标准化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骨干力量进行专题培训,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为基层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训100名农业标准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