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行为。无证、无照生产行为是造成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根源。三门县质监局把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行为作为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猖獗势头的第一战役,以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等7类食品为重点,按照《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开展拉网式检查,将辖区内生产上述7类产品的企业彻查一遍,对发现的无证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关停。
二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培育、完善和提高,帮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达到发证要求,生产出产品质量合格、市场信誉良好、人民群众放心的食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快肉制品等10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进度,督促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申请办证。
三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新机制。坚持重点产品分类监管和重点企业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以生产风险度大的产品、质量信誉低的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通过区域监管,改过去的产品监管为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违禁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切实改进监督抽查制度,严格监督抽查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必要时实施加严检验措施。
四是认真开展打假治劣工作。落实国家总局部署的"十查十找"任务,即:检查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加工点,找陈化粮、吊白块、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敌敌畏、甲醇、甲醛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彻底收缴物品、设备,依法严肃查处。对所有列入整治重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名单一个一个的过,一个一个的查。凡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实施强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