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提到公安部门就能很快联想到110,但是一提到质监部门能否很快联想到12365呢?警察在生活中负责保护公民人身安全,质监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警察”,完全可以借鉴110的建设经验,将12365工程打造成“质监110”,将其做成家喻户晓、人民信赖的民心工程。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成。
一是要像110那样建立24小时人工接诉(报)制度,消费者在消费中权益受到侵犯是突发性的,而且是在质监部门下班后。如果质监部门建立了24小时的人工接诉制度,消费者就能切实感受到12365的贴心便民,这将极大的提升质监部门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而且由于制假售假、缺斤短两等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多发生在夜间,所以24小时人工接诉将极大的扩充质监执法部门的案源,也会推进市场“整规”工作,有助于市场秩序的净化。
二是要像110那样建立一个快速反映的机制。这就要求基层质监部门配备执法车辆,在条件困难的地区可以考虑购买微型面包车,并统一车辆外型。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训练有速的值勤人员,做到闻诉即动,快速反应。
三是要像110那样建立一个处理反馈机制。110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迅速将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理,并大多能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12365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加强快速处理、快速反馈工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12365工作往往是投诉举报记录齐全,但是处理结果、反馈与否却被忽视,有的甚至是接而不处,处而不报。对投诉举报如果不能做到及时处理,对结果如果不能及时向当事人反馈,那将极大的损害12365的声誉。久而久之,12365就会在群众心目中失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