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甘肃省>>

兰州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纪实

2006-01-12 09:22: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统计表明,目前甘肃兰州市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外销量均居全省首位。2004年,兰州蔬菜种植达52万多亩,外销量6.5亿公斤,年产值达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来自蔬菜产业。2002年,兰州确定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战略。现在,“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农业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销往全国23个省市区50多个批发市场。有关人士认为,兰州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市场准入、质量检测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兰州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并从源头为菜篮子工程严把质量安全关,为全社会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口粮。

政府牵头 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放心

   兰州制定推行的34项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优化了无公害蔬菜的品质。在每年5次的全国37个省会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中,兰州市2003年综合排名第一,2004年综合排名第四,2005年有望名列前茅,加之每月一次的例行蔬菜质量安全监测,都推动了蔬菜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去年因成绩突出,兰州先后被农业部、国家标准委树为典型。
   早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启动伊始,兰州就专门成立了市长亲自挂帅的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发展领导小组,并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第一部无公害农产品地方规章制度——《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管理办法》。去年,兰州市政府又下发《关于认真抓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生产中试行“联户联保”管理办法,使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处于有效监管状态。

建设基地 从源头夯实农产品安全基础

   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中,兰州先对全市蔬菜类农产品生产种植地域进行了全面摸底、勘界和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汇集整理出了一套兰州种植业产品主要地块的分布、区域、面积等图表资料,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提供了第一手信息资料。
   随后,兰州采取项目承包与目标管理配套的方式,确定了1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创建县,5个省级示范县(区),9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并设置了标志牌和警示牌。如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特色百合基地、去年启动的高寒阴湿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等对提高蔬菜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兰州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全面检测、统一规划、集中申报、整体推进”的方式认定无公害蔬菜55.75万亩,年产量10.83亿公斤,占到全市蔬菜年总产量的75.25%。
   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头戏在于积极开展无公害知识宣传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兰州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宣传培训重点放在农村、农民和农技人员身上,实施农技特派员制度,实行技术培训与技术承包、解决技术难题、试验示范三个相结合,并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编写为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给农民,每年有6万人次的农民接受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如今,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广大菜农的一种自觉行为。

市场准入 再筑农产品安全防火墙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应有之义。兰州已建成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8个县区级监测站为主体,以蔬菜主要生产经营环节设置的35个快速检测站(点)为辐射的三级检测网络,基本形成了市县监测机构监督抽检与产地和销售市场开展日常检验监测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机制。
   在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试点的过程中,兰州在9个大型产销区蔬菜批发市场、26个集贸市场和超市开展蔬菜质量抽检,对试点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实行分区销售,试点超市蔬菜不达标不能销售。从2002年10月到2004年底,兰州各站、点共检测蔬菜样本23万多份,平均合格率97.4%。
   据悉,兰州还将在经营环节推行“严格标准、产地备案、来源登记、产品检测、结果公示、强行退出”为重点的蔬菜市场全面准入制度。

打造品牌 让“高原夏菜”走向大江南北

   在兰州无公害蔬菜生产走向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中,运销体系不断壮大并助推着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也使兰州“高原夏菜”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通过大力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兰州形成了市、县(区)、企业三级信息服务平台,并以“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产销洽谈会、品种展示会、推介会、大奖赛等方式,搭建生产与经营、产销链接、连锁配送的桥梁。目前,在市场造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中,兰州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达99个,产销协会、洋芋协会、蔬菜协会等注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个。
   就在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外销市场的同时,兰州还着力保护名优特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取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的“兰州百合”,已经注册的“秦王川”、“西北狼”、百合花”等蔬菜商标已在省内外蔬菜市场发挥着一定的品牌优势。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