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一摸二制三建四推五扶”工作方式
一摸是摸清底数,建立食品生产企业数据库。秦皇岛市质量技监局通过近半年的摸底调查,基本摸清了食品生产企业底数,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00余家,61种食品。小型及作坊式企业占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85%以上。该局针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建立了纸质台账,同时将其录入微机,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据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此种双管齐下的做法,确保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制是制定食品安全紧急情况处置预案,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该局制定的食品安全紧急情况处置预案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对人员、车辆进行了合理配置,成立了应急行动领导指挥部,职责具体到人。并逐条明确了应急行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履行的程序和应办结的事项等,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三建是建长效监管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做细做实。首先是落实打假目标责任。秦皇岛市质监系统除了建立系统内打假目标责任制外,还与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次是制作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手册。该局按照打假责任制的分工,完成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工作手册的制作。工作手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必备文件,如职责划分、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安全措施、食品安全方案、应急预案及其他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资料等;第二部分是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监管区域划分图和责任情况表。监管区域划分图按照各县、区地图模式将执法责任人与所辖乡、镇及食品生产企业数一一对应,一目了然。责任情况表则按照与食品生产企业一对一监管模式,将企业名称、地址、主导产品、联系电话登记在册,既便于执法人员针对性地对企业实施巡查、年审、回访、强制检验和监督抽查,也便于暗访和突击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再次是聘请义务监督员。秦皇岛市质监系统以乡村、街道为基础,聘请了来自政府、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及部分企业的120名义务监督员,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四推是推监管新模式,有的放矢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秦皇岛市局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月巡查活动,并做好巡查记录,工作人员与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共同签字,存档备查。该局为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采取统一监管的标准方式,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此监管模式将企业分为A、B、C、D4个质量安全等级,对A类企业将实行简化监督(每年两次),对B类企业实行常规监督(每年4次),对C类企业实行强化监督(每年8次),对D类企业将关停整改,经审查验收仍不合格的将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对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其质量难以长期保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进行加严检验或强制检验。
五扶是扶持技术机构,做食品安全坚强技术后盾。秦皇岛市质监局根据地域经济特点,筹划建成了国家葡萄及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备了货值近300万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检验仪器。并建立了P2级微生物实验室,具备了对病毒、病菌和有害物质的检验防护和处理能力。该中心既可对食品进行理化、卫生及微生物指标的常规检测,还可对防腐剂、甜蜜素、吊白块、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进而承担有毒有害物质及不明物质的分析研究等工作。该局还积极扶持各县级质检机构增设备、上项目,并投资近40万元配置了食品安全检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