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购买零食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配料表和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看清是否超过保质期。尤其是奶制品、乳酸菌制品,对于那些颜色不正常、不干净的小食品,不要购买、更不能吃,一旦误食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严重的还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
9月1日,武邑县子弟小学一年级3班的学生正在聆听一堂“特殊课”。说到特殊,因为今天讲课的“老师”是武邑县质监局的执法人员。
当前,学校周围劣质小食品泛滥、质量令人堪忧,成了家长们颇为头疼的事,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武邑县质监局就是针对当前形式,加强小食品监管,健全网络,保障孩子安全而做出的一项新举措。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学之际,武邑县质监局联合县教文体局开展了“质量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
质监局抽调了三名业务精通的执法人员,将劣质小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购买、鉴别优劣食品的小常识,以及一些过期、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小食品带到课堂。此外,质监人员还将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小常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发放给中小学生们,让他们在教育中受到启发,在启发中远离劣质小食品。
通过与学校配合,质监局还建立了“小红花.质量教育标兵”制度,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平时节约,及时向老师反映不合格小食品的小朋友发给小红花,还将授予“质量教育标兵”称号。然后由这些“小标兵”在校园生活中,宣传小食品质量安全知识,抵制劣质小食品。
同时,县质监局加大校园周边食品的检查力度,对过期变质食品、标识不全的“三无”食品等进行严厉打击,深挖根源,防止死灰复燃,以堵住流向中小学校劣质食品的源头。
县质监局负责人冯有勋告诉笔者:“小食品质量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质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安全的质量意识。通过相关部门配合,要形成‘质监局监督管理、学校宣传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的全方位监管网络,让全社会一起来关注食品质量,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