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检测检验>>

石蜡 (PARAFFIN WAX)

2004-05-26 00:00:00 www.aqsiq.gov.cn

1.概述

石蜡是以含蜡原油馏分为原料,经脱蜡、脱油工艺,再精制后制得的石油产品。我国原油多数为含蜡原油,几种主要原油含蜡量均在15~30%,蜡资源十分丰富。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生产石蜡以来,随着原油产量的增加,石蜡的产量、品种获得迅速发展。石蜡分为粗石蜡、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食品用石蜡、化妆用石蜡、皂用蜡等。可供出口的主要是其中的优质品种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

2.性质

石蜡主要由C16以上的正构(直链)烷烃组成,也含有少量异构烷烃和带长侧链环烷烃。呈白色至淡黄色,常温下为固态。平均分子量为300~500,沸点范围为300~550℃,加热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熔化。易溶于有机溶剂、矿物油及大多数植物油,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一定温度下有较好的可塑性。闪点、燃点较高,电阻大,有良好的绝缘性、密封性及可燃性。有一定的光安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3.用途

半精炼石蜡主要用作蜡烛、蜡笔、蜡纸、火柴、一般电讯器材、橡胶制品、抛光膏及其它化工原料。全精炼石蜡适用于高频瓷、复写纸、铁笔蜡纸、冷霜等产品以及精密铸造。

4.产制

由柴油馏分至高粘度润滑油馏分的脱出蜡经脱油和精制后制得。

5.包装

成品石蜡经成型机制成蜡板,每块重5kg,用纸箱或塑料编织袋包装。纸箱包装每箱净重25kg;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50kg。

6.产品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控制石蜡质量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熔点、含油量、安定性。其中,熔点是最主要的质量指标,是产品牌号划分的基础,也是选用时的主要参数。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含油量、精制深度不同。半精炼石蜡符合GB254-98(见表65—19);全精炼石蜡符合GB446-93(见表65—20)。

7.出口规格及试验方法

半精炼石蜡执行SINOPEC015—1987。见表65—21。

全精炼石蜡执行SINOPEC014—1987。见表65—22。

8.经营注意事项

保持包装物完好,防止灰尘、杂物混入;避免在日光下曝晒,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气温不高的地方;注意防火。

6-5-19半精炼石蜡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52号

54

56号

58

60

62

熔点,℃

5254

5456

5658

5860

6062

6264

GB/T2539

含油量,%(m) 不大于

1.5

GB/T3554

色度,号    不低于

+17

SH/T0403

光安定性,不大于

6

SH/T0404

针入度(25℃,100 g),1/10mm不大于

20

GB/T4985

嗅味,号  不大于

2

SH/T0414

机械杂质及水分

注:将约10g蜡放入容积为100~250mL的锥形瓶内,加入50mL初馏点不低于70℃的无水直馏汽油,并在振荡下于70℃水浴内加热,直到石蜡溶解为止,将该溶液在70℃水浴内放置15min后,溶液中不应呈现眼睛可以看见的混浊、沉淀或水,允许溶液有轻微乳光。

6-5-20全精炼石蜡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优级品

一 级品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熔点,℃不低于

低于

52

54

54

56

56

58

58

60

60

62

62

64

64

66

66

68

68

70

70

72

52

54

54

56

56

58

58

60

60

62

62

64

64

66

66

68

68

70

70

72

GB/T2539

含油量, %(m/m)不大于

0.5

0.8

GB/T3554

颜色,号不小于

+28

+25

+25

+22

GB/T3555

光安定性,号不大于

4

5

4

5

SH/T0404

针入度,1/10mm不大于

18

16

19

17

GB/T4985

运动粘度(100℃), mm2/s

报告

报告

GB/T265

嗅味,不大于

2

2

SH/T0414

水溶性酸或碱

SH/T0407

机械杂质及水

见表5-1-19中注

 

5-1-21半精炼石蜡出口规格及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方法

52号

54号

56号

58号

60号

62号

GB/T

ASTM

熔点,℃ 不低于

       不高于

52

54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