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检测检验>>

镀锡薄钢板(TINPLATE)

2004-05-26 00:00:00 www.aqsiq.gov.cn

1.概述

(1)定义:又称马口铁,是将金属锡涂镀到薄钢板表面而制造成的具有锡保护膜的一种薄钢板。

(2)种类和用途:镀锡薄钢板按制造方法分为热浸镀锡和电镀锡板两种。目前已广泛采用电镀锡法,而热浸法已很少见了。按用途又可分为一般用、拉伸用、深冲用和结构用4个级别。

镀锡薄钢板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软焊)、耐腐蚀性,以及美丽的外观,所以它对食品储藏、包装和牛奶装置提供无毒、保护及装饰作用;使得电子和电气装置中元件的焊接更加容易。被广泛用于电子装置、食品储运及加工设备和实验夹具等。

(3)主要生产厂及进口生产国家:

①主要生产厂:武钢、鞍钢等;②目前我国每年进口一定数量,国际上主要出口国家有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2.尺寸规格

镀锡薄钢板的基础尺寸是厚度,有些标准也列有长度和宽度尺寸规格允许偏差。有关具体数值标准见表6—7—5内所列的产品标准。

3.外观质量

(1)薄板形状。同其他板材一样,也应有垂直度、镰刀弯和平面度等要求,其中日本标准JISG3303规定如下:①垂直度:不得超过0.25%; ②镰刀弯:每任意100mm不得超过5mm;③平面度:不得超过5mm。

6—7-5 镀锡薄钢板规格

镀层

方式

标准代号

平均最小镀锡量(g/mm

标志符号:镀锡量

标志符号:镀锡量

标志符号:镀锡量

标志符号:镀锡量

JISG330

2.8/2.8:4.9

5.6/5.6:10.5

8.4/8.4:15.7

11.2/11.2:20.2

ASTMA599

25:3.7

50:7.3

75:11.0

100:14.6

DIN1616

E1:4.9

E2:10.5

E3:15.7

E4:20.2

JISG3303

5.6/2.8:

5.05/2.25

8.4/2.8:

7.85/2.25

8.4/5.6:

7.85/5.05

11.2/2.8:

10.1/2.25

ASTMA599

 

 

 

 

DIN1616

E3-:

15.7/5.6

E4-:

20.2/4.5

E4-:

20.04/9.5

 

 

(2)表面状态。镀锡板表面应进行钝化处理,使表面稳定的控制氧化锡的形成和发展。镀锡板分为不熔化处理和熔化处理表面。前者表面具有暗灰色,后者表面光亮。镀锡板应涂油,以减少由于剪切、装运、装卸等的磨损。

(3)表面缺陷。镀锡板的锡层应均匀、平滑,不得有伤痕、凹坑、皱纹、锈蚀及其他对使用有害的缺陷。

4.镀锡量

(1)镀锡量。日本、美国及德国标准规定镀锡量见表6—7—5。

(2)测定方法:镀锡量的测定方法较多,验收时采用的方法,参见“7”中所提供的标准。

5.机械性能

(1)硬度。

硬度值。镀锡薄钢板的硬度值在洛氏(HR30T)48~80。其中一次轧制镀锡板为48~70,二次轧制为73~80。每种轧制材又分为若干级别。各国标准所规定的数值范围比较一致。订户可根据使用需要查阅有关产品标准,选择所需要的标准值,见表6—7—5。

②测定方法:试样按有关产品标准规定制备。0.20mm以上的薄板按洛氏30T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小于0.2mm的 应采用洛氏15T试验方法。具体试验方法参见相应产品标准所推荐的标准方法。

(2)弯曲试验。一般用、拉深用和深拉伸用镀锡板应作弯曲试验。即将试样对折(180°),试样锡层不得脱落,板基不得有裂纹。有些标准没有提出弯曲试验的要求。在订货时应注意对标准的选择,如所选的标准无弯曲试验,则应在合同上订明是否要求弯曲试验。

(3)杯突试验。对于深拉伸的镀锡板,还应作杯突试验。但多数标准没有提出此项要求。如用户需要,可选用DIN1616。

6.包装

镀锡板的包装分板装和卷装两种。均以铁皮包裹,内衬防潮纸,外捆铁腰子,并固定在托盘上。包装要牢固,防止松动,卷装应垂直放置,以免造成货物磨损。

7.镀锡薄钢板的相关标准

(1)产品标准。JISG3303—87镀锡钢板和镀锡原板;ASTMA623—92镀锡轧材的一般要求; ASTM A624—95一次轧制的镀锡板;ASTMA599—92冷轧电镀锡薄钢板 ;DINEN10205-92薄钢板和镀锡薄钢板。

(2)试验方法标准。ASTMA630—91热镀锡和电镀锡板的镀层重量测定法;DIN50988T1-84、50988T2-88镀锡钢板镀锡量的滴定分析方法。

王树清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