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专家破解五大难题

2004-04-05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假冒伪劣  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假冒伪劣困扰消费者,是本届论坛专家们关注的最大热点,许多专家对此提出新的观点,有的则开出“药方”。
国务院参事、质量专家郎志正说:我从大质量的概念延伸提出发展质量。发展是有质量的,凡是突出的问题,都跟发展的质量联系在一起。如何衡量发展的质量?根本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用这个观点考察一个企业质量好坏,首先要看其发展战略的质量,这是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领导者也应从发展质量这个角度来研究自己企业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副司长严冯敏结合实践提出“打击假冒与求真务实”的观点。打假工作要往纵深层层推进,必须呼唤监管市场经济秩序的主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落实。往往我们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一过或者一有松动,随之而来就是反弹、回潮。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是诸多问题的反映,总的感觉始终没有很好地往纵深方向推进,群众也说打假的工作还属于上热下凉的状态。打假工作怎么落实?重要的一点是营造求真务实的氛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解决问题。
与郎教授、严司长不同,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中国质量法执笔人纪正昆则谈到具体的食品质量发展措施和目标。他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对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现在已经抓了15类。今年四季度对其余的进行市场准入条件的制定。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全部完成所有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届时将达到3个目标:第一全面整合食品行业的生产力水平;第二全面提高我国食品的整体质量安全程度;第三切实履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用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消费维权  与时俱进
本刊第3期曾推出《维权难,路在何方》的封面文章,在3·15论坛上,消费者维权也是专家们说得最多的问题之一。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强调:中国不能变成违规的天堂,他认为,保护消费者和保护生产者同样重要。对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不是指生产过程中间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而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者的保护。最近,国际劳工组织对于劳工的保护又提出新标准——SA8000,它的内容很广泛,特别是提到工人有选择工会的自由。北京出租车行业没有工会,出租车司机一天干12个小时,谁都知道出租车司机是操劳的,但是谁也不管。因为没有工会,他不得不干12小时,这种情况不能够再继续下去。新的政府对于特殊群体有非常特殊的关照,这需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与茅教授从政策高度的呼吁相比,工作在维权一线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则给降低消费维权成本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他说,首先在和解的层面上,要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这是社会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其次行政部门要注重行政执法,政府部门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类似于消费者协会民事调解这样的工作当中去;第三,要探讨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途径,不能因为过去既有的法律框架窒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第四,设置小额消费争议案件的简易诉讼程序,让诉讼者省时省钱,在广大农村还要推行巡回审判庭制度。

诚信  信用社会的基石
质量、维权,都与诚信有密切联系。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巡视员、民法专家河山说:《民法典》中,把信用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提出信用权的问题是公民、法人享有的权利,它和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一样是人格权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侵害它就要承担民事责任。信用权将会对市场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民法典》还规定了信用信息机制,把大家守信和不守信的信息公布于众,通过这项信息披露制度,让不守信用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守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朱立恩教授则突出强调了诚信与服务承诺。他说,相当一部分企业言行不一,言而无信。去年在服务万里行的明察暗访当中,对某市34家公开承诺24小时提供上门服务的售后服务企业进行检查,结果只有18家能够提供上门服务。另外一个城市在晚上8点至深夜11点半的时候,拨打40家24小时的服务热线,其中只有23家服务人员能够顶着风雪上门服务,差不多一半的企业承诺了没有做到。建议彻底检查企业的各种服务承诺,坚决删除那些无法兑现和过期的承诺。对可能履行的承诺进行评审,必要的时候有相关的评审资料,对修改后的服务承诺必须坚决执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则纠正了一个大众普遍的错误认识:“信用社会体系是对消费者监督考核的体系。”很多人认为信用体系是挑选合格消费者的体系,这是错误的。当前这个阶段首要不是建立消费者信用,而是建立生产者信用。目前失信程度最大,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不是消费者缺失信用,而是生产者没有信用。
 
知识产权  未来20年诉讼重点
知识产权问题在3·15论坛上同样成为专家们探讨的热点。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提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说,我们国家是服装出口大国,去年服装的出口额已经达到130亿美元,但是50%以上的服装出口都是来料加工,30%是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复样加工,自己品牌的服装只占10%左右,这样的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国外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国外品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外商靠品牌就可以坐享巨额利润,国内的企业生产虽然拥有很大的能力,但是获利甚微。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是否都认识到了,并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关系企业兴衰存亡的大事认真对待。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郑胜利教授则指出:科技创新在当今经济发展当中是原动力。中国经过20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足。英国一个知识产权委员会有个研究报告,一个国家人均GDP在2000-8000美元中间,知识产权将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目前有少数发达的区域已经进入这个区域,如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从整个国家来讲,我预计在一二十年之内将会面临比较多的重大的知识产权诉讼。建议学习日本的做法,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这个战略要提高到国家最高层次来决策,它涉及到许多工业部门,必须要政府来管。

品牌扩张  步入学习型时代
学习提升品牌,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认为:任何企业要创新品牌,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从学习中获取品牌的生长点、品牌的生命力。品牌的提升既是技术问题又是科学问题,要注重从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角度探索品牌问题,从品牌的质量意识、品牌的服务意识上升到文化层面,上升到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只有用新时期、新时代的文化思考来提升品牌再造,才能使品牌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这项工作跨入新的历史。
而作为中国品牌战略学会秘书长,杨清山则明确指出:21世纪将是品牌和质量的世纪。在市场上做品牌营销的和做质量营销的企业,出类拔萃者将成为市场的王者。质量每提高1%,美誉度就提高0.5%,产品的美誉度与品牌形象有密切的关系,美誉度提高0.5%,品牌形象就上升1%,品牌形象又与企业的销售量有关系,品牌形象每提高1%,销售量就提高0.5%。营销有4个要素,第一是品牌形象;第二是产品的品质;第三价值保持基本稳定;第四是服务满意度。
本届论坛可以用两句话简单概括,热点集中 ,观点纷呈。作为3·15论坛的主办者,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李迎丰最后指出,中国质量万里行走过了十几年还在走,为什么?因为斗争正未有穷期,打假治劣、整顿规范经济秩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质量万里行还任重道远,我们想把质量万里行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只要消费者的权益被侵害,名优企业利益受损害的现象存在,质量万里行的使命就不会终结,质量万里行的步伐就不会停止,中国质量万里行将伴随消费者、企业、企业家天天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