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终结过度包装 有待多管齐下

2022-08-22 11:29:22 中国质量报

□ 张国栋

商品过度包装是个老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法规标准,用来遏制过度包装,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但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等过度包装现象仍花样百出。每年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前后,各地监管部门都会针对过度包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这既表明政府加强治理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了过度包装顽疾难除。

过度包装之所以大行其道,与商家追逐高利润的动机分不开。包装除了具有容纳、保护、介绍产品等功能之外,还具有促销功能。业内人士指出,“颜值即正义”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在当今市场中,高颜值往往意味着高价值,产品包装亮眼,可以让商品增值。

然而,包装颜值再高也是包装,离开商品之后便失去价值,成为垃圾。不仅如此,过度包装与我们倡导的“绿色节约、低碳文明”背道而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助长商业欺诈,折射的是畸形消费观和不当企业盈利观。一句话,这是一个有害无利,亟待终结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利益驱使,终结过度包装不能指望商家“觉醒”,也不能光靠一些专项行动,而是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首先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主要商品的包装标准,将过度包装涉及的问题进行统一的法律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约束,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希图以过度包装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这方面,刚刚修订发布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就是很好的实践。但仅此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延伸”和“扩围”。

其次可考虑把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行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日常监管和处罚,以倒逼企业趋利避害。同时,在产业政策设计上,要体现出“反对过度包装”的强烈导向,从税收政策和产业准入等各个环节,鼓励一般商品的“无包装”和高档消费品的“简包装”,强调包装要无害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并可循环或再生利用。

再次是发挥个体的力量。个体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终结过度包装的大作为,让包装“瘦身”,回归“绿色”,杜绝浪费,保护环境,离不开全社会消费端的观念改变和自觉行动。这要求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低碳,主动自觉向过度包装说“不”。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此外有关行业协会、消保委也应各司其职,有所作为。目前,中消协正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有关月饼包装的监督调查,并发出倡议,督促商家好自为之。这样的担当作为和行动自觉,不仅值得点赞,客观效果更是可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明光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药 ...

  • 哈电集团统筹做好生产经营工作 稳步 ...

  •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2022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 ...

  • 刹车失灵、蜂鸣声、车机黑屏,奇瑞瑞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