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食品安全风险清单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明确靶向目标
本报讯 (盛青松 记者李 辉)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全省重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明确的靶向目标,对排查全省食品安全隐患及专项整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出台的风险清单涉及全省多个行业性、区域性风险点、重点隐患食品和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包括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等7个重点行业性风险点,区域性风险点涉及全省16个市及两个省直管县(市)共40个风险点,重点隐患食品涵盖19个大类77个细类及39个检验项目。同时,围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监管环节,对近3年抽检不合格企业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连续3年抽检不合格和近3年内有两年抽检不合格这两个维度,共整理出245家需要重点关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据介绍,该局将通过及时梳理重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定期开展风险交流和预警,运用抽检监测大数据手段,在提高抽检监测结果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靶向性、系统性。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及后期处置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研判,厘清风险隐患;强化协调配合,注重源头管控;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监管职责;坚持突出重点,加大监督指导;坚持科学指导,强化精准监管。
记者从《2019年安徽省重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情况分析报告》中发现,2019年,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共组织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30488批次(不含评价性抽检4045批次),其中监督抽检27833批次,风险监测2655批次。监督抽检覆盖34个食品大类220个细类,共发现不合格食品692批次,检出不合格项目68个,涉及81个细类,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2.49%;其中流通环节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2.53%,餐饮环节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1.72%,生产环节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2.52%。抽检涉及安徽食品生产企业7723家次,其中471家次检出不合格样品,占比6.10%。风险监测覆盖25个食品大类66个细类,共发现问题食品126批次,检出问题项目24个,涉及17个细类,问题发现率为4.75%;其中流通环节问题发现率为4.88%,餐饮环节问题发现率为2.59%,生产环节问题发现率为7.78%。抽检涉及安徽食品生产企业1485家次,其中98家次检出问题样品,占比6.60%。
据了解,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全省市场监管部门,要把重点行业性、区域性风险隐患、重点不合格食品品种和项目、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重点抽检监测范围,对照分析报告(风险清单),紧盯目标,加大跟踪抽检力度,消除隐患、解决问题。对报告中未提及的风险隐患,要结合实际,深入研判,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控和治理;对风险情况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约谈,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
要重点组织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饮料及糕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网络食品安全等专项抽检并治理整顿。
针对重点风险隐患要实施销号管理,并将治理情况向安徽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相关监管处室报告;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要按照法律法规等规定,严格做到产品控制到位、源头追溯到位、原因排查到位、行政处罚到位、整改验收到位,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要以高质量的核查处置工作推动企业问题整改,推动企业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粮食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安全监管,严格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要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严控关键风险点,确保生产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等食品流通重点渠道、场所监管,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中国质量报》